、单项选择题 1.根据练习的反应性质,“反复抄写”属于( )练习。 A.外显B.内隐C.整体D.分散 2.根据练习的反应性质,“默读”属于( )练习。 A.外显B.内隐C.整体D.分散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相同要素说B.认知结构说C.概括化说D.关系转换说 4.“学习迁移的关键在于主体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或者说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类化”,这是学习迁移理论的( )的观点。 A.相同要素说B.认知结构说C.概括说D.关系转换说 5.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 )迁移。 A.顺向B.逆向C.正D.负 6.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是( )迁移。 A.顺向B.逆向C.助长性D.抑制性 7.从迁移的方向来说,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迁移。 A.正B.负C.顺向D.逆向 8.从迁移的方向来说,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迁移。 A.正B.负C.顺向D.逆向 9.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 A.水平迁移B.纵向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10.处于概括水平不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 A.水平迁移B.纵向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11.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对以后学习英语会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属于学习的( )。 A.理解B.定势C.应用D.迁移 12.个体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时,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及其组织,称之为( )。 A.学习B.反射C.能力D.认知结构 13.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即为( )。 A.性别刻板印象B.晕轮效应C.认知结构D.态度 14.个体遭遇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称之为( )。 A.自我意识B.焦虑C.挫折忍受力D.情感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练习的时间分配方式,可以把练习分为( ) A集中练习B.分散练习C.分习法D.全习法 2.根据练习的任务分配方式,可以把练习分为( )。 A集中练习B.分散练习C.整体练习D.部分练习 3.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认知结构的( )。 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D.清晰性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它有哪些特点? 2.简述练习曲线的非典型势态的三种变化形式。 3.小学儿童练习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小学儿童学习迁移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6.教师应如何对待儿童社会背景差异与行为? 7.教师从哪些方面获得对学生的认知,从而形成对学生的不同期望? 8.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发挥期望的激励作用? 四、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练习效率? 2.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为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教师应如何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 4.面对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教师应如何因“性”施教? 5.试述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社会背景差异是如何影响学生的社会态度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A 4.C 5.C 6.D 7.C 8.D 9.A 10.B 11.D 12.D 13.A 14.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CD 3.ABCD 4.ABC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称之为( )。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 (2)人在知觉事物时,将感官获得的外部刺激与原型比较,只要近似匹配就可以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理论( )的观点。 A.模板说B.原型说C.特征说D.近似说 (3)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称之为(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4)瞬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主要是以( )形式。 (5)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一般仅能驻留( )个单元的信息。 A.3—7B.5+2C.5—11D.7+2 ( 6)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它信息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这种假说叫做( )。 A.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 (7)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逐渐减弱,以至消退? A.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 (8)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是( )。 A.线索—依存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 (9)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C.抽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10)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 A.形成问题的表征B.解题成果的评价C.知识技能的调用D.知识的准备 (11)言语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活动,属( )。 A.特殊的社会现象B.一般的社会现象C.心理现象D.历史现象 (12)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来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独立型B.冲动型C.慎思型D.整体—序列型 (13)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来回答问题的认知方式是( )。 A.慎思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独立型 (14)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B.布鲁纳C.桑代克D.斯金纳 (15)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 )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形式运算D.具体运算 (16)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 )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7)斯皮尔曼认为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 ) A.智力的g因素B.智力的s因素C.晶体智力D.流体智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知觉产生的条件是( )。 A.刺激的直接作用B.适当的知识经验C.语言的描述D.正常的感官和中枢神经系统 (2)模式识别理论主要有( )。 A.模板说B.原型说C.特征说D.近似说 (3)小学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知觉有意性的发展B.知觉分析综合水平的发展 C.知觉无意性的发展D.知觉策略的发展 (4)记忆可划分为( )三个系统。 A.感觉记忆系统B.知觉记忆系统C.短时记忆系统D.长时记忆系统 (5)短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主要是以( )形式。 A.动觉B.视觉C.听觉D.方位知觉 (6)思维的特点是( ) A.直接性B.间接性C.概括性D.特殊性 (7)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 )。 A.形成问题的表征B.知识技能的调用C.解题成果评价D.复述 (8)常见的组织策略是小结一组信息的上下文关系,具体操作可以有( ) A.去枝留干B.提纲挈领C.以简驭繁D.立意建? (9)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提出来的两种对立的认知方式是( )。 A.整体型B.序列型C.冲动型D.慎思型 (10)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 )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是以( )为其特征的。 A.不变顺序B.年龄发展C.基础结构D.连续整合 (12)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智力应该包括( )。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一般因素D.特殊因素 三、简答题 (1)简述小学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 (2)简述记忆的三个系统。 (3)简述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4)简述小学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5)简述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6)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模式。 (7)简述常见的三种认知方式。 四、论述题 (1)根据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谈谈应如何促进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 (2)什么是言语?教师应如何促进小学儿童言语的发展。 (3)试述儿童学习策略发展的三个阶段。 (4)试评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B (3)C (4)D (5)D (6)B (7)A (8)A (9)D (10)A (11)C (12)A (13)B (14)A (15)D (16)B (17)A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D (2)ABC (3)ABD (4)ACD (5)BC (6)BC (7)ABC (8)ABCD (9)AB (10)ABCD(11)ACD (12)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