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参考答案:
①错误。
②教师是一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休息权不得随意剥夺,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有的学校作出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旱读、晚自修、节假日辅导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并将补课节数编入课表,与工资挂钩考核。学校管理者以“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为借口,用待岗办法来剥夺教师休息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③所以,侵犯教师的休息权是违法的行为。
9、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
参考答案:
①错误。
②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作为老师其人格、道德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培养学生上是教师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物。然而,目前无论是中、高考发榜还是过节,各种谢师活动愈来愈火爆,档次也越谢越高,这是“庸俗”的做法,有悖于教师良好师德形象的树立。
③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给学生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0、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①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11、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参考答案:
①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
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13、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
参考答案:
①正确。
②积极的情绪是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进教师积极向上和赋予教学激情,能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微笑面对教育教学生活,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和地位,要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只有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自己从事的事业才会成功。
③所以,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
14、宗教教育是迷信活动,不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
参考答案:
① 错误
②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而迷信是信仰鬼神,我们是要破除的。马丁.路德说:“今天我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我需要再跪上一小时。”祈祷不单是一个机械的责任,而是增加精神动力的源泉。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寄托,精神会变得丰富,心灵的尘埃也会等到荡涤。
③所以,宗教教育也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
三、论述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要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的竟争。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②上述这段话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教师团队,其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对此教职工之间应当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敬业乐群精神,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是不道德的。
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双赢思维原则,必须树立“人人互助是天堂”和“助人者自助”的理念。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学校。
2、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能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这是因为:
①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教书和育人是同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偏废。
②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言教”,更要“身教”,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心目中确立真实可靠的教育威信。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个人,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参考答案:
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缓解由于职业压力给自己带来和消极影响,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①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学会面对现实,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来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做到知足常乐,不自寻烦恼。
②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事事以和为先,尊重关心他人的需要,注意避免因小事斤斤计较,多和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③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学会理智、转移、幽默、升华、自慰、自控等,从而减缓由于职业压力所带来的对个体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
④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旱衰,不要用脑过度,避免劳逸失衡,保持身体健康,并拥有更多的年轻和身强力壮的时间。
⑤劳逸结合。要注意劳心与劳力的结合,学会自我松驰;适当娱乐,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适当调整工作和竞争观念,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工作时间。
⑥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留给夫妻独处的时间,夫妻双方理解、尊重和信任,共同承担家务劳动、教养子女的责任。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
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其关系是:
①理想层次着眼于从较高层次的理想状态对教师职业道德定位,它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高要求。
②原则层次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教师现有的师德水平以及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向更高层次迈进。
③规则层次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有很强的观察性和操作性。教师职业道德规则通常采用否定式语言格式,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采用和呈现的。
5、教师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特征有哪些?请联系实际分析它们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答案:
①教师要具有精细的观察力。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心理的内在原因,准确判断其行为的真实动机;才能知道学生对教材的领悟程度,判断出作业是独立完成的,还是抄袭的;才能分辨出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和引导。
②教师要具有准确而敏捷的记忆力。教师记忆力的敏捷性,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和速度,还可以使教师熟记教材的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流畅的教学和讲述。
③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注意力。注意力的品质表现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它常常需要教师把注意力指向不同的客体。善于分配注意力是从事复杂活动的前提,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要求。
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就能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细节,在细节中展示自己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⑦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坚持进行家访,不指责、训斥学生家长。
⑧要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不利同心团结的事。
8、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参考答案:
①终身学习的楷模;
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③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
④课程设计的专家。
⑤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⑥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
⑦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
⑧客观公正的评价者;
⑨熟练的社会工作者;
⑩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