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有 、变通性和独创性。
2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与 三个阶段。
3 .心理健康标准之一是 ,它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4 .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 。
5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德育目标;二是受教育者 ;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
6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 ,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7.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__年义务教育。
8 .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 斯金纳根据其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 。
10.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一项不是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
A.生命健康 B.人身安全 C.心理健康 D. 人格尊严
2 .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生动活泼发展 B.个体发展C.自主发展 D人格发展
3 .在培养目标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 )
A.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B. 异中有同,特点突出,差异鲜明
C.标准统一,重点突出,特色各异
D. 同中有异,个性突出,特色鲜明
4 .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学始终具有( )
A.思想性 B.活动性C.教育性 D. 渗透性
5. 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符合哪一条教学原则(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6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 .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7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 .《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8 .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 )
A .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9 .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
A .美国的舒尔茨 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 .中国的于光远 D.美国的凯恩斯
10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
A .定向作用 B.决定作用 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
11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 )
A.顿悟过程 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 试误过程
12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
A. 70% B. 50%
C. 90% D.100%
13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低相关 B高相关C.不成比例 D.呈倒 “U”型曲线
14 .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log(a+b)=loga+logb,这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5 .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6 .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 .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17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 .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18. 对逆向学生应采取( )方法来进行矫正。
A. 情绪疏导 B.心事倾诉 C.谈话沟通 D.行为矫治
19 .“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 )的规定。
A 、《教育法》 B、《河南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 、《教师法》 D、《郑州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20 .《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 、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21. 系统分析模式是在借鉴了( )的某些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A .工程管理科学 B.生物学 C.医学 D.美学
22. 目标模式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 )提出
A .迪克和科里 B.肯普 C.斯金纳 D.桑代克
23. 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24. 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问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
A. 榜样作用
B. 心理健康功能
C. 成功作用
D. 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25. 小学阶段以( )课为主
A .基础课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
三、简答题
1.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 .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3 .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4. 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5. 教学设计的依据
6. 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
1 .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
一、填空题。
1 .流畅性 2. 内化 3.(良好)人际关系 4.家庭德育5.身心发展特征6.个体和群体 7.九 8.县级以上 9.程序教学原理 10.启发式
二、选择题。
1 .D 2.C 3.A 4. C 5.C 6、C6、A8、B 9、A10、B11.D12.B 13.B 14.B 15A 16.D 17.C 18.B 19.D 20.B 21.A 22.A 23.D 24.D 25.D
三、简答题。
1 .学科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 .第一,安排课程表。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 .(1)学习时间安排 (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 (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4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5. (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
6. 答: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四、论述题。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1. 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 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
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3. 言语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 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
3.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