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育 综 合 知 识
本试卷满分 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请考生务必将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入答卷中相应位置。)
1. 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 学生上课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体现注意的( )。
A. 转移 B. 广度 C. 稳定 D. 分配
3 .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班主任工作 B. 思想政治课
C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D. 校外活动
4 .《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下列情形中,哪一种侵犯了适龄儿童、少年这一权利?( )。
A .政府编制教育经费预算,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
B .政府采取措施,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C .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D .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5 .新一轮课程改革包括的教育阶段有( )。
A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 B. 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C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D. 幼儿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6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体现了意志品质的( )。
A. 自觉性 B. 坚持性 C. 自制性 D. 果断性
7 .在教学组织形式中,个别教学的最大优点是( )。
A .有利于因材施教 B.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C.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 有利于培养师生感情
8 .以下关于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的陈述中,哪一项不符合《教师法》的规定?( )。
A .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
B .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C .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D .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9 .“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体现了( )情绪状态。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于( )。
A .1985年 B. 1986年 C. 1999年 D. 2001年
11 .在人的记忆系统中,( )又叫工作记忆,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A. 瞬时记忆 B. 长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感觉记忆
12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因素是( )。
A. 环境 B. 学校教育 C. 遗传素质 D. 家庭教育
13 .以下哪种行为符合《义务教育法》关于教材的法律规定?( )。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B .出版社自行审定教科书。
C .出版社自主确定教科书价格。
D .学校把已经使用的教科书循环使用。
14 .在品德心理结构的各成分中,( )是道德结构的基础,也是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5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原则的要求。
A. 启发性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巩固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8空,每空1分,共18分)
1 .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的,其规律是 ,随后渐渐趋于平稳。
3 . 是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4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6 .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至 周岁。
7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管理。
8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经历了原始形态教育、 和现代社会教育三个阶段。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 和 。
10 . 课程主要由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研制开发,最能反映学校的具体教育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 ,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征。
12 .一个人不良品德的克服需经过反复矫正训练,说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具有
性和反复性特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对的打√,错误的打×。)
1 .常言道:化悲痛为力量,表明意志可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情感。
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学费,但可以收杂费。
3 .新的课程体系中,小学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高中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
4 .对于班主任来说,班集体既是他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他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
5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6 .在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与性格都有好坏善恶之分。
7 .国家课程标准应该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8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过程。
9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U型曲线”的关系。
10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它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予以罚款,并责令限其改正。
11 .定势对人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既起积极作用,又起消极作用。
12 .父母或其它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有权在其父母或其它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
13 .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以学生评价为主而建立起来的。
14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是由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而成。
15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担任教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2 .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4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五种基本需要。(请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5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 1个小题,共12分)
李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暑假,他认真钻研了许多优秀教师的 教案,最后决定把其中一位教师的教案作为自己下学期的使用教案。
在新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发现教学效果很不好,为此,他很苦恼。
请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李老师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