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66|回复: 0

[习题] 2015年岳麓教育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6 0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单选题(10X1
1.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出自孔子《礼记·学记》
2。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的重要性?(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学习准备,学习者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后能画出具体路线图的学生处于----运算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5.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出自什么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是?班杜拉
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1995
9.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柯尔伯格
10.创造思维的核心是___发散思维

2.多选(10X3
1.新课程的价值理念?回归生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发型的课程观、民主化、批判与创新
2.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3学校情境中的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4中小学继续教学要突出什么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5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根据什么制定?宪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6.《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靠------
教师,社会,法制,制度)法制,制度
8.课程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填空(8X3)
1.2010.6.27胡锦涛的讲话题目《同心协力 共创未来》
2.其中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2010年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每10年一次
4.嫦娥二号
5.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6.学校的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
7.2010中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医针灸、京剧
8.m(a+b)=ma+mb错误 推出lg(a+b)=lga+lgb体现心理学的---

4.名词解释(2X3)
1。学校德育
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包括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个部分。
5.简答(2X5)
1.思维的品质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2.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一)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二)成熟与年龄特点(三)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四)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五)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一)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二)教师的榜样作用

6.简述(1X10
如何培养品德?
一、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
言语说服学生改变自己的态度是教师常用的方式之一。但说服也是有技巧的,如:
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研究表明,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即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提供正反两方面论据比较容易改变态度。教师要想说服低年级学生,主要应提供正面论据。如果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学生不产生相反的观点,则只提出正面的观点和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肯定的态度。如果再提出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则会引起学生对反面材料的兴趣,不利于形成积极的态度。而如果学生本来就有反面的观点,则教师应该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并用充分的论据证明反面的观点和材料是错误的。
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
教师的说服,有些是以理服人而有些是以情动人,研究表明说服内容的情感因素对态度的改变容易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影响往往不能持久。而说服内容的荔枝因素则容易产生长期的说服效果。另外学生成熟度的制约也会影响说服的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服内容容易发生影响;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充分说理,逻辑性强些才好。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的说服会引起学生的恐惧情绪,这种情绪有助于学生改变一些比较简单的态度,但不利于改变比较复杂的态度,这时候应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就能最有效的改变学生的态度。
逐步提高要求
这是说当学生本人的态度与教师的说服的差距小时,他的态度容易改变。所以当教师提出一个目标时,应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较低的目标,达到此目标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目标,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的态度差距不断缩小,从而促进学生态度的改变。反之则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二、 利用群体规定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做的实验显示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则会有助于学生态度的改变。因为经成员讨论的规定,使成员承担了执行的责任,这样的规定对学生会产生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随学生觉察到群体内意见一致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所以,如果教师期望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使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规定的办法,肯定是有益的。
一般认为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的过程包括七个阶段。如果学生态度改变未成功,教师只能强调计划有缺陷,应鼓励学生再从第四阶段开始,制定出一个新的程序来,直至态度改变。
三、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时个体处于一定的地位上并产生与此地位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在实际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产生神奇的力量。如我让一位对外语并不感兴趣、学习消极被动的学生担任外语科代表,而他逐渐产生与外语科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外语学习显得比原来格外认真和努力,外语成绩也出现显著进步。
四、 价值观辨析(价值澄清)
众所周知,学生的不良态度与品德大多起因于自身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来辨析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观辨析采用诱导性的品德教育方式,反对呆板的说价配合强硬的灌输,教师易于掌握,学生乐于接受,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直接导致道德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辨认自身已有的价值观是否好坏,从而让他们自觉地选择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
五奖励与惩罚,赏罚控制
()  奖励
奖励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事物,它包括外部奖励额内部奖励。当学生缺乏遵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自觉性时,教师通过物质的或精神的外在手段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外在受点就等于外部奖励,也就是强化。如果学生在遵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后体验到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自己继续发生道德欣慰,则属于内部奖励。
奖励的运用,首先要正确选择道德行为,奖励的应该是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一般的概括性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以虽多次奖励但不至于引起迅速的满足为原则,而且不必时时运用物质奖励。不少场合中向学生微笑,表示亲昵或口头赞扬同样能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再次,在教师期望的良好的行为出现后,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延搁太长的时间。最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应引导学生更多的利用内部奖励,让学生对自己得到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感到愉快,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行为。
(二)惩罚
惩罚是指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时间按。例如,学生因违反纪律而受到处分,这是惩罚。当学生有了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进教室撤消了对该生原受的处分,使其遵纪行为得到巩固,这是负强化。我们认为,尽管惩罚不一定能保证学生发生道德行为,但它毕竟能够抑制不良行为,所以在品德培养中,适当运用惩罚还是必要的,正如奥苏伯尔所指出的:承认错误与接收惩罚是学习道德责任心和发展健全良心的主要部分。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运用两类惩罚。第一类惩罚实在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发生后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受惩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批评、警告等处分。第二类惩罚是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取消学生喜爱的某种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扣除行为得分或暂时取下参加某种娱乐活动的权利等。
不过,主张运用惩罚,并不等于提倡体罚与变相体罚。因为后者易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过度焦虑,也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学生身体的事故,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敌意。为了正确使用惩罚,我们应该遵守正确运用惩罚的七条原则。
2015长沙市岳麓教育综合试卷完整版
1.单选题(10X1
1.教学相长出自哪本著作?
2。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的重要性?
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后能画出具体路线图的学生处于----运算阶段?
4.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5.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出自什么理论?
6.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是?
7.最早提出适合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亚里士多德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1995
9.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柯尔伯格
10.创造思维的核心是___?发散思维

2.多选(10X3
1.新课程的价值理念?、、、、、
2.四种反思的方法?
3学校情境中的三种驱动力?
4中小学继续教学要突出什么教育?
5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根据什么制定?
6.素质教育推进靠?
7.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8.课程三维目标?

3.填空(8X3)
1.2010.6.27胡锦涛的讲话题目?
2.桑代克的练习律,--------
3人口普查?
4.嫦娥二号
5.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
6.学校的分层教学体现-------
7.非物质文化遗产哪两个?
8.m(a+b)=ma+mb错误 推出lg(a+b)=lga+lgb体现心理学的---

4.名词解释(2X3)
1。学校德育
2.元认知策略

5.简答(2X5)
1.思维的品质
2.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6.简述(1X10
如何培养品德?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5 06:50 , Processed in 0.46613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