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09|回复: 0

[真题] 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综合知识 模考卷解析(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1 0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5分,计30分)
1、B
【解析】本题是结合名言和我国当前教学原则考查大家。朱熹曾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主要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故本题选择B。
2、D
【解析】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故本题选择D。
3、B
【解析】我国中小学一直注重“双基”的培养,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故本题选择B。
4、C
【解析】教育可以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和家庭观包含于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里面。故本题选择C。
5、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等。其中互补性强调生理和心理全面发展。故本题选择D。
6、B
【解析】在教育的发展史上主要有四种教育起源说: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以及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强调教育的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故本题选择B。
7、C
【解析】本题是考查遗忘的种类,包括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一时想不起来,比如提笔忘字,见到熟人想不起名字,这一种现象又称之为舌尖现象。故本题选择C。
8、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故本题选择A。
9、A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心理定势指人们倾向用老方法解决问题是一种思维。故本题选择A。
10、C
【解析】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都是建构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择C。
11、A
【解析】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民主、平等这一社会关系准则的体现。故本题选择A。
12、A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中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几个概念: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以及消退。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为了提高反应的频率(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一个个体喜欢的刺激,负强化是取消一个厌恶的刺激)惩罚是降低反应的频率(通过取消喜欢的刺激和呈现厌恶的刺激),消退是没有对反应行为进一步加强刺激,一段时间后自动消失。本题是呈现给犯人一个喜欢的刺激(假释),行为频率提高了(没有违法犯罪)。故本题选择A。
13、C
【解析】学习并掌握一定知识后,再学习一段时间进行知识巩固,称之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效果最好的是150%。本题掌握5个近义词语需要30分钟,最好的效果应是45分钟。故本题选择C。
14、B
【解析】根据性质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积极的影响,负迁移是消极的影响。根据顺序的先后顺序,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故本题选择B。
15、C
【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阶段(6-11岁)儿童的发展危机是勤奋对自卑。故本题选择C。
16、B
【解析】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中把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下位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故本题选择B。
17、B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故本题选择B。
18、B
【解析】意志的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以及多重趋避冲突。双避冲突是对两个都想躲避的目标进行选择。故本题选择B。
19、A
【解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包括: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等。故本题选择A。
20、C
【解析】陶冶教育的德育方法主要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其中包括人格感化、环境感化和艺术陶冶。故本题选择C。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
1、ABC
【解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中具有不可逆性,没有获得物体质量守恒的概念。故本题选择ABC。
2、ABD
【解析】新课改中强调课程三级管理体制,包括国家管理地方管理以及校本管理。故本题选择ABD。
3、AB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等)和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等)两种。故本题选择AB。
4、ABC
【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故本题选择ABC。
5、ACD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包括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故本题选择ACD。
三、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
1、反比
【解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两者是成反比的关系。
2、模象直观
【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3、产生式系统
【解析】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具有不同的表征方式。
4、教学
【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双边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5、道德情感
【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四、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计10分)
1、错
【解析】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陶冶法、榜样法、锻炼法以及表扬鼓励和批评处分相结合。其中批评处分等强制方法应该适当运用。
2、对
【解析】考试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进步与成长,不得公布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3、错
【解析】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实质不同的概念。负强化为了增加反应行为的频率,惩罚为了降低反应行为的频率。
4、错
【解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级共同目标的制定。
5、错
【解析】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是1986年4月1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五、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计15分)
1、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1)智力类型的差异。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类型的差异,如在感知方面,有些人属于综合型,有些人属于分析型,有些人则属于分析综合型。
(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在智力的超常和低常方面。但是整体看来,智力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智力表现具有早晚的差异,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更多的是“中年成才”。
2、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容。
【解析】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核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
(1)遗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六、论述题(共2题,计25分)
1、请对案例中两位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存在的问题用新课程相关理念和原理进行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1)新课程改革在实施中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创新观,如材料中的老教师的做法没有体现这一点,树立新型的创新观,要做到:①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不能一味的相信知识,要对原有的知识提出质疑,不是说不要积累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②破除教师权威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不当的教师权威现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起着负面作用。③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要意识到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并且要对学生有创意性的答案持赞赏态度。
材料中的新教师,虽然运用新课改的方法,但是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实质,防止教学过程陷于混乱之中。新课改中强调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再也不能被动的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教育是学校、家庭、教师等的合力,三者必须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①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构,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同时,学校具有青少年学生集中、学习环境好、规章制度健全、育人周期长等明显教育优势,并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容易得到包括党政机关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协助。
②家庭、教师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才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效果。
2、(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7分)
参考答案:
①“刺”和“花”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以鼓励和表扬学生为主,体现出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
②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坚持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2)你认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8分)
参考答案:
①教育是学校、家庭、教师等的合力,三者必须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②注意问题学生转化的方法,包括: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学生群体的教育作用;给予学生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注意各点的扩充)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4 23:58 , Processed in 0.12323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