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514|回复: 1

[化学] 第一章__卤素--高一化学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7 2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核心提示:第一章  卤素教学目的 1、通过对卤素代表性元素——氯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氯气、氯化氢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继而认识卤素的重要性质,初步形成自然族的概念,并了解卤素性质随核电荷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第一章  卤素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卤素代表性元素——氯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氯气、氯化氢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继而认识卤素的重要性质,初步形成自然族的概念,并了解卤素性质随核电荷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性,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好准备。

2、要求学生能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并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学习鉴别氯、溴、碘和卤化物的技能。

4、学习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5、通过本章教学,特别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和卤素元素等内容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系统地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开始。卤素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学习,就会了解非金属元素的一般特征,懂得怎样判断非金属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认识非金属的概念。同时,通过对卤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的讲述,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本章教材的四节内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卤素元素,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本章的难点。本章的知识体系可以用下面的关系表示:

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用途  

第一节

氯 气

                                                   

卤素的结构相同点和不同点、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第三节

卤族元素







           

物质

与理

  论

                                                               

实验室的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二节

氯化氢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和概念,以及表示方法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法分析

   根据本章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在教学中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分析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性质去理解物质的制法、存在和用途,从典型元素掌握同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训练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2、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卤素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实,这就要求突出教学的直观性,只有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才能使学生对卤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知识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为学好本章知识创造条件。在教学中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努力利用投影、录像和电脑等电教媒体提高实验的质量。

     3、抓好训练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适时、适量,注意对题目选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解题训练,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本章重点 氯气和氯化氢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计划

第一节  氯气                             3课时

第二节  氯化氢                           3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3课时

第四节  卤素元素                         3课时

实验二  氯、溴、碘的性质                 2课时

单元复习                                 2课时







第一节  氯气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跟金属、非金属、水和碱的反应等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主要用途,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义燃烧的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因为氯不但是卤族的代表元素,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这节教材里,较详细地介绍了氯气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因为氯气的化学性质是理解氯在自然界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依据。另一方面,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由它的结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和聚集状态所决定的,在教材中也初步体现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问题。

教法设计

   本节的教学中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充分准备好化学实验,体现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8个,而且氯气又是有毒气体,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对氯气与氢气的反应通过录像手段向学生展示。

  2、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存在、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掌握这部分的化学知识,为将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做好能力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1、让学生写出氟、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介绍卤族元素的概念——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和本章的学习任务。

3、说明本章的学习方法:重视化学实验;注意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存在、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氯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板书】 第一节   氯气

一、氯原子的结构和氯分子组成: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分子结构示意图         

00000000000000.99   O.99

    (以投影形式展示)

【实验】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闻闻它的气味

【归纳和板书】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黄绿色  味——剧烈刺激性,有毒   态——气

         溶解性——能溶于水    沸点 —34.6 0C(易液化)

【强调】氯气的安全使用问题。

【思考】 从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断其有哪些化学性质?

【实验】 1、氯气与钠的反应

         2、氯气与铜丝的反应

【归纳及板书】 三、化学性质

1、  点燃

与金属的反应

2Na + Cl2  ===== 2NaCl

点燃

2Cu + Cl2  ====== 2CuCl2

【实验】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以录像的形式进行。

         2、氯气与磷的反应

【归纳及板书】 光照

2、与非金属的反应

H2 + Cl2  ======= 2HCl

点燃

2P + 3Cl2  ======= 2PCl3 (三氯化磷)

点燃

PCl3 + Cl2  ======= PCl5  (五氯化磷)

【质疑】   1、氯气在上述反应后生成物中氯的化合价有什么共同点?

2、  烟和雾有什么区别?

3、  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吗?

【强调】1、氯气在上述反应后生成物中氯的化合价有什么共同点?

2、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3、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

【练习】1、完成氯气与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实验来验证结论)

        2、课本P9、 2(1)、(3)

【小结】本节知识要点——氯气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得到电子)

【作业】1、课本P19、5

2、用71g的氯气与足量的铜反应,能生成多少克氯化铜?





  (第二课时)

【复习】  氯原子的结构和氯分子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1、氯气与水的反应

2、氯气的漂白作用

【归纳】1、氯气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叫做氯水。

        2、氯水中的氯单质能够与水反应,但不十分迅速。

        3、次氯酸见光分解,放出氧气,具有漂白、杀菌的能力

【板书】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2HClO 光照

2  ======= 2HCl + O2  

【讨论】1、氯水和液氯的成份有什么不同?

2、  新制的氯水和久制的氯水有什么不同?

3、  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作用?

【归纳】1、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液氯为液态的氯单质,是纯净物。

2、新制的氯水主要成份为 Cl2  、H2O 有少量的 HCl、HClO

久制的氯水主要成份为H2O、HCl。

3、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因为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思考】氯气能否与碱反应,为什么?

【归纳及板书】四、氯气与碱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H2O

【介绍】氯气的用途——消毒、制造盐酸、漂白粉、多种农药、氯仿等有机溶剂        

【练习】1、课本P9—1(1)、2(2)(4)

        2、漂白粉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它应如何保存?怎样更有效地发挥漂白粉的漂白作用?

【归纳】氯气的化学性质

【作业】 1、课本P10、3、4

         2、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能吸收多少克氯气?反应后加入蓝色石蕊试纸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三课时)

【复习】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讲解】氯气的实验室的制法——反应原理和条件。

【板书】五、氯气的实验室的制法

1、  △

反应原理:4HCl(浓)+ MnO2 ====== MnCl2 +2H2O +Cl2↑

【强调】反应中盐酸须是浓盐酸。

【思考】根据氯气的实验室的制法反应原理,设计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归纳及板书】2、发生装置:特点——固体和液体加热型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3、收集装置:特点——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仪器——集气瓶、导管

【质疑】1、为什么用分液漏斗装盐酸?又让盐酸缓慢地注入,而不是一次将浓盐酸注入烧杯里?

2、  使用烧瓶时为什么要垫上石棉网?实验中为什么强调“缓慢加热”?

3、  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4、制取氯气后应先取出导管还是先熄灭酒精灯?

【强调】1、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用量,避免生成的氯气过多;

        2、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使烧瓶受热均匀;升温太快会使氯化氢挥发。

        3、氯气有毒必须除去。

        4、、制取氯气后应先取出导管,防止发生倒吸现象。(此处可以进一步质疑:如果要防止氯气的逸出,又要避免倒吸现象,可对此装置做怎样的改进?从而介绍安全瓶的作用)

【练习】1、课本P9、1(2)

        2、如何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小结】氯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作业】1、课本P10、6

        2、用足量的二氧化锰跟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73g完全作用制取氯气,如果不考虑盐酸挥发的损失,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从中取出20  ml,在这20m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氯化银沉淀多少克?







第二节  氯化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使学生认识氯化氢的性质。

3、学习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氯化氢、盐酸和金属氯化物,并要学习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的计算。关于氯化氢重点是它的实验室的制取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在氯的化合物中主要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判哪种反应物是过量的,并根据不过量的反应物进行计算。

教法设计

   本节的教学中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以对比的方法学习氯化氢的实验室的制取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氯化氢制法的异同,从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的深度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的制取方法。

  2、在介绍氯化物的性质时,可选用有关的录像资料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3、在进行一种反应物过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教学中,要用好例题和选好习题,让学生理解其解题原理并在运用中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性质

教学难点

反应物过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氯气可用来制盐酸,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介绍】工业上制取盐酸的方法(可放映化工厂生产盐酸的录像片断)            

【阅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P10—12

    思考题:1、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中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2、试比较氯气和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归纳和板书】 第二节   氯化氢

一、氯化氢

1、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稳定性的酸制取挥发性的酸



NaCl  +  H2SO4(浓) ===== NaHSO4 + HCl↑



NaHSO4  +  NaCl  ===== Na2SO4 + HCl↑

2NaCl  + H2SO4(浓) ===== Na2SO4 + 2HCl↑

发生装置:特点——固体和液体加热型(与Cl2相同)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收集装置:特点——向上排空气集气法(与Cl2相同)

                仪器——集气瓶、导管

除尾气装置:与Cl2不相同,用倒置的漏斗防止倒吸现象发生

【强调】1、氯化氢的制取反应条件与产物的关系。

        2、氯气和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异同之处

【实验】 1、氯化氢的制取

         2、观察氯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它的喷泉实验

【归纳和板书】2、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质疑】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吗?

【强调】 喷泉实验的条件:气体易溶于液体。

【练习】 课本P15、1

【小结】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作业】  1、在实验只有食盐、浓硫酸和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能否制取氯气?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

2、 实验室制得的氯气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现提供下列仪器和药品,如何连接组合成一套装置,制得较纯净而干燥的氯气。

    (1)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用编号表示)是                          。

(2)A、B、C等表示气体经过的导管口,上述仪器间导管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

(3)装置(4)的作用是                 ,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               ,所发生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第二课时)

【复习】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讲作业题。

【思考】1、干燥的氯化氢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为什么?

        2、液态氯化氢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为什么?

【归纳】干燥的和液态氯化氢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因为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它不会有氢离子产生。

【练习】1、盐酸和氯化氢的化学式都是HCl,它们的性质相同吗?

        2、写出盐酸分别跟下列物质起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铁、氢氧化钡、氧化铜、碳酸钠

【小结和板书】二、盐酸和金属的氯化物

      1、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发挥性的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介绍】重要的金属氯化物: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锌

       (着重介绍金属氯化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和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实验】课本P13[实验1—11]  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思考】上述实验的反应方程式和检验氯离子的方法        

【归纳和板书】2、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

            HCl + AgNO3 ===== AgCl↓+HNO3

NaCl + AgNO3 ===== AgCl↓+NaNO3

KCl + AgNO3 ===== AgCl↓+KNO3

【练习】 1、如何鉴别氯气和氯化氢。

         2、如何鉴定盐酸。

【小结】盐酸和金属氯化物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作业】课本P16、2、3、4



    (第三课时)

【引言】本节将来学习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问题

【阅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3页第三部分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判断反应物中有一种是过量的?

        2、在计算时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为基准吗?为什么?

3、从课本的例题,你能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吗?

【小结】1、当所给物质的质量比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大时,该物质则为过量。

        2、在进行化学计算时,必须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即完全消耗的)来计算,也就是说不能按过量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3、在进行有一种反应物过量时的计算时,先要判断哪种物质是过量的,再根据完全反应的量进行计算。

【讨论】讨论下列各题在求生成物的质量时,应按哪种数值进行计算。

1、  120克铁与213克氯气反应;

2、  5克氢气与71克氯气反应;

3、  80克氢氧化钠与75克氯气反应:

【归纳】 判断过量物质的简便方法

【练习】 实验实验室里用90g二氧化锰和394.6g37%的浓盐酸反应,能制得多少克氯气?。

【小结】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问题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业】1、课本第16页习题5、6

2、将6.6g二氧化碳通入含7.4g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最后得到的沉淀是多少克?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复习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箭头正确表示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新旧知识间迁移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于金属的冶炼和防腐,化学电源、化学分析方法等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在中学阶段让学生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本节教材中从初中化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基础上,使学生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并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箭头正确表示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

教法设计

   本节的教学中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和构造悬念,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教材中新旧知识的共同要素,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地进行学习,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渗透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数目守恒的观点,循序渐进地引入氧化还原配平和计算的知识。

  3、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积极投入针对性的训练工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1、什么叫化合价,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

2、什么叫氧化反应?什么叫还原反应?怎样判断?



点燃

3、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提出氧化剂、还原剂。    3Fe  + 2O2   ===== Fe 3O4  



            CuO +H2 ===== Cu +H2O

          CaCO3 ===== CaO  + CO2

【归纳】1、化合价: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同一定数目的其它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性质叫做元素的化合价。其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数目或共用电子的数目。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3、前两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设疑】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人类在历史上的一个认识过程,但在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得了一种新气体称为氧化盐酸,而英国的化学家载维对“氧化盐酸”颇为感兴趣,做了许多实验也不能从“氧化盐酸”中把氧夺出来。于是,它确认所谓的“氧化盐酸”决不是化合物。这就促使人们深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们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一下这个反应与初中学过得氧化还原反应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点燃

【板书】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3Fe  +  2O2  ======   Fe3O4         



  CuO + H2 ====== Cu +H2O

4HCl(浓)+ MnO2 ====== MnCl2 +2H2O +Cl2↑

【归纳】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得出下列认识: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凡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此物质或元素叫做被氧化;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此物质或元素叫做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则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

点燃

2Fe  + 3Cl2  ====== 2FeCl3

点燃

点燃

  2Na + Cl2  ===== 2NaCl

点燃

2Cu + Cl2  ===== 2CuCl2 光照


H2 + Cl2 ====== 2HCl

点燃

2P + 3Cl2  ====== 2PCl3

点燃

PCl3 + Cl2  ===== PCl5  

【讲解】 1、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并判断谁被氧化,谁被还原;

         2、分析氯气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板书】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练习】1、在下列各物质的变化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

KI→I2             SO2→SO3        HgCl2→Hg2Cl2      NO2→HNO3



2、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并判断谁被氧化,谁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CuO +  C  ===== 2CO

CO2 + C   ====== 2CO

Cl2  + H2O  ====== HCl  +  HClO

【小结】如何从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

【作业】课本P21  3





  (第二课时)

【复习】  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                  

               升高(反应)为氧化反应(物质或元素)被氧化(反应物)做还原剂

化合价

降低(反应)为还原反应(物质或元素)被还原(反应物)做氧化剂
【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并判断谁被氧化,谁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点燃

Fe + 2HCl  =======  FeCl2  + H2↑

2Fe + 3Cl2  ====== 2FeCl3

【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情况,归纳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得失的关系,并归纳用双线桥和单线桥的表示方法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此物质或元素叫做被氧化;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此物质或元素叫做被还原;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3、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的方法

  双线桥法:分别用两条箭头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单线桥法:用一条箭头从失电子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练习】1、课本P21、1、2

2、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4HCl(浓)+ MnO2======= MnCl2 +2H2O +Cl2↑

      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H2O

【讲解】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表现特征和强弱比较问题(简单介绍)

【小结】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2、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的方法和注意问题。

【练习】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归纳】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和注意问题

【作业】课本P22、4、5





    (第三课时)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和概念

【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和概念的内在联系(投影)

名  称
属  性
   涵           义

氧化
变化过程
物质失去电子或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变化过程

还原
变化过程
物质得到电子或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变化过程

氧化剂
反应物
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
反应物
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性
性 质
具有氧化其他元素能力的物质

还原性
性 质
具有还原其他元素能力的物质

氧化产物
生成物
被氧化后(失去电子)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
生成物
被还原后(得到电子)后的生成物


 

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还原反应)氧(氧化剂)

【练习】1、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Cl2  + Mg              2)、  Fe2O3 + CO

    3)、KClO3(MnO2加热)    4)   Cl2 + KOH

2Fe + 3Cl2  ===== 2FeCl3

2、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

点燃

2)、2FeCl3 + Fe  ===== 3FeCl2

3)、2Mg + CO2 =====2MgO + C

4)、2KMnO4  + 16HCl =====2KCl +2MnCl2 +5Cl2↑+8H2O



【讨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归纳】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质疑】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态与它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有什么联系?

【归纳】当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态为较高价时,它会表现氧化性,如氯气、氧气、高锰酸钾、氧化锰等;

当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态为较低价时,它会表现还原性,金属单质、氯离子等。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概念和物质性质的内在联系所

【作业】按下述要求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得失情况,指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氯气是氧化剂

2、盐酸是氧化剂

3、一种化合物氧化另一种化合物

4、一种单质还原一种阳离子





第四节  卤族元素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溴、碘、氟的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2、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间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

3、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根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在氯气、氯化氢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节之后,学习卤素元素,以认识卤素的存在、制法和化学性质,并加深对卤素的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们的非金属活动性随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弱的规律性的理解。

本节教材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元素和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重要的是把各元素的性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元素性质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再按照它们性质差别的大小顺序,找出性质递变的规律性。这种归纳和对比的方法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

教法设计

   本节的教学中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  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明

确本节教材的教学目的和学习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讲授为辅,使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和思考来掌握本节的知识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2、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存在、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掌握这部分的化学知识,为将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

卤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介绍本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本节在学习卤族的典型元素——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基础上,学习氟、溴、碘的重要性质,在学习中从族的角度,将氟、溴、碘跟氯进行比较,认识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从而掌握卤素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卤素原子结构知识,并思考:

1、  卤素的原子结构从示意图,归纳卤素在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卤素的原子和离子半径为什么都是随着核电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3、  卤素容量形成阴离子,它们的离子半径为什么总是比其原子半径大?

4、  为什么卤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      

【归纳和板书】 第四节  卤族元素

一、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

不同点:从F到I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实验】1、观察溴 、碘的颜色和状态

        2、溴溶于水后再加四氯化碳或苯

        3、水+碘;酒精+碘 ;在碘水中再加入四氯化碳或苯

        4、碘加热

【记录现象】(投影)

        1、在常温时,溴是   色的     体,碘是   色的     体。

2、溴溶于水后水溶液呈      色,再加入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层为     色,水溶液为      色。

        3、碘溶于水后水溶液呈      色,碘溶于酒精后酒精溶液呈      色,这说明碘在     中的溶解度大,当在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层为     色,水溶液为      色。

        4、固体碘受热变成          ,这种现象叫        ,它属于      变化。

【设疑】从有关实验现象和课本第24页表中的数据,寻找卤素的物理性质上有什么递变规律?

【归纳和板书】二、单质的物理性质

          (从F到I的递变规律)

  颜色:由浅到深; 熔点沸点:由低到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大到小

  溴和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碘单质人升华现象

【讲解】萃取和分液操作的实验过程

【板书】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的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萃取溶剂的条件:一是溶质在其溶解度大,二是与溶剂互不相溶。

分液:把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仪器为分液漏斗。

【小结】 卤素原子结构特点、单质的物理性质规律和萃取和分液原理和操作方法

【作业】预习卤素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复习】 卤素原子结构特点、单质的物理性质规律和萃取和分液原理和操作方法               

【提问】 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规律?试从它们的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归纳】 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都象氯气一样具有得电子的能力,易生成负一价的氯离子;但得电子能力不完全相同。

【板书】三、单质的化学性质

1、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生成金属的卤化物

2、  与氢气反应:反应形式相同,但条件不同

H2 +X2 =====2HX(X表示卤素)

条件:氟—不需条件就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氯—点燃或光照

      溴—加热到5000C时即较慢进行

      碘—不断加热时缓慢进行,生成的碘化氢很不稳定

结论:从氟到碘活泼性减弱

3、  与水反应:

2F2 + 2H2O ===== 4HF + O2↑

X2  + H2O  ===== HX  +  HXO (X为氯、溴、碘,且反应依次减弱)



【实验】氯水+ 溴化钠溶液

        氯水+ 碘化钾溶液

        溴水+碘化钾溶液

【归纳和板书】4、卤素单质的活动性比较

          2NaBr + Cl2 ===== 2NaCl + Br2

2KI + Cl2 ===== 2KCl + I2

2KI + Br2 ===== 2 KBr + I2

活动性:F>Cl>Br>I

【讨论】氟气能否置换氯化钠溶液中的氯?

【讲解】由于氟与水能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氟酸, 所以氟气不能置换氯化钠溶液中的氯        

【实验】碘+ 淀粉溶液

【归纳和板书】5、碘与淀粉的反应

变蓝色,可进行物质的鉴别。

【讲解】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并从它们的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练习】课本第31页1(1)(2)

【作业】课本第31页2、3







  (第三课时)

【复习】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与其原子结构上和相似性和不同点的联系。

    相似性:易得1个电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递变性:氧化性——F、Cl、Br、I依次减弱

                还原性——F-、Cl-、Br-、I-依次增强               

【阅读】 阅读课本第29页至30页,并思考:

卤素有哪些重要化合物,它们分别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归纳和板书】三、卤素的几种化合物

1、  氟化氢:

性质: 易溶于水,有剧毒,水溶液叫氢氟酸(弱酸)

用途:雕刻玻璃,制造塑料、橡胶、药品、单质氟等

【实验】硝酸银+溴化钠; 硝酸银+碘化钾

【归纳和板书】2、溴化银和碘化银

    制备:NaBr + AgNO3 ===== NaNO3 + AgBr↓(溴化银:淡黄色难溶于水)

光照

KI + AgNO3 ===== 2KNO3 + AgI↓(碘化银:黄色难溶于水)

    性质:都有感光性 2AgBr ===== Ag + Br2

    用途:制感光片、人工降雨等

【练习】1、课本第31页1(3)(4)

        2、选择题:

          1)下列对卤化氢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水溶液都是强酸,都可腐蚀玻璃

C.它们都比空气重,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D.跟硝酸银反应都生成沉淀

2)对于碘离子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升华现象,但不能使淀粉变蓝 B.能跟硝酸银溶液作用产生白色沉淀

C.易被还原,所以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易被氧化,所以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卤化氢的热稳定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HF> HI >HBr>HCl           B.HF>HBr>HCl>HI 

C.HF > HCl > HBr > HI       D.HF> HCl > HI > HBr 

4)下列对卤化氢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水溶液都是强酸,都可腐蚀玻璃

C.它们都比空气重,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D.跟硝酸银反应都生成沉淀

5)下列微粒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F>F-   B.Cl->Br-   C.Br-<I- D.F<I

6)下列各种液体与溴水混合并充分振荡,静止后混合液为两层,且下层几乎为无色的是(  )

   A.酒精    B.汽油     C.四氯化碳  D.食盐水



【小结】卤素的性质特点和与其结构的关系

【作业】课本第31页2、3









卤族元素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对本章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体系。

2、在复习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本章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法设计

   在本章的复习教学中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  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要求进行自查,在自查中进一步识记和理

解有关知识,并归纳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教师总结本章的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内在联系,解决学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问题。

    3、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查找存在的知识漏洞,对学生练习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并通过恰当的方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安排一次单元测试,试题保持中等难度,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具体试题见后),在测试中达到检查和复习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氯化钠的存在、制取和用途。氟化氢、溴化银和碘化银的用途。

识记:氯气和氯化氢的色、态、气味、溶解性。闻有毒气体的方法。氯气跟氢气、磷、铜、反应的现象和反应式。氯气和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式。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递变规律。氟化氢的制法和性质,碘的特性,溴化银、碘化银的性质。

理解:氯气跟水和碱反应及漂白原理,氯气和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和操作异同的原因。卤素的化学活动性递变规律和它们的原子结构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卤素原子和阴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强弱比较。

应用:有关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卤素化学性质为变的有关反应。可溶性卤化物的检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及电子转移关系。

综合:氯气、氯化氢的性质、制法和初中学的氧气、氢气有关知识的比较综合。

知识结构

1、  氯及其化合物





2、  卤族元素

结构



     性质



2、氧化还原反应

总数相等

















总数相等

















本质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特征            化合价升高                                  化合价降低   





       概念           

生成

发生



生成

发生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1-5-28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教案很有价值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0 11:20 , Processed in 0.43982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