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28|回复: 0

小学语文《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教案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4: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吴忠市开元小学    俞   倩

课题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计划课时
二课时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在以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著名的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感人事迹,热情地讴歌了她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全文共分为五方面内容。这篇课文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课文选取了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叙述的方式上不仅有顺叙还有插叙,对人物的刻画也很少有直接性的描写,人物的语言也只有“我愿意”一处,多处都是间接性的叙述。










1、 会认“撤、熠”等字;会写“渺、称”等字;明白“渺小”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明白重点句子的深刻涵义。

3、 通过学习,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引导学生加深明白并体会王承书的奉献精神和思想境界。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明白重点句子的深刻涵义。

难点: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具

学具

准备
(师)教学课件(生)搜集有关王承书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原子弹研制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在开课伊始要抓住课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一个已经有名气的女科学家,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她图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明确课文的段落层次,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性的了解与把握。

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紧紧扣住王承书讲的“我愿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品读,思考她为什么愿意?又是怎么做的?从第三自然段与普通人的对比中深刻认识到王承书“我愿意”的思考基础,再联系王承书冲破重重阻力回国的事情,初步感知王承书的爱国心。对于王承书在研究工作中克服困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王承书具体工作中罗列的数字与作为母亲无暇照顾儿子的事例来明白与感受,体悟王承书甘愿吃苦与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

对于最后一段的教学,可以抓住“熠熠生辉”这个词让学生谈谈对王承书这样做的感受,从她的身上可以知道什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学内容:初读预习理清文章的层次




  老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初读指导,了解大意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老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

枕()嘶()署()炼()
蜜()瞩()艰()撤()
密()嘱()坚()澈()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填空:
()的科学技术()的使命()地说
()的待遇()的承诺()地接受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把它变为陈述句: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②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书: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指名说

指名说发现


找出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听写所学词语学生提出来

形近词组词




指名填空


指名说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并改为陈述句。边默读边思考



指名说段落大意


三、
学习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你又感受到什么?

 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读

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自学体会

朗读体会

体会

朗读

谈感受


朗读体会


练习朗读



谈感受

质疑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课文,进行课文的感悟明白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指名回答



由课文内容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
(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二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2)学习1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④朗读13、14自然段。
(3)学习16、17自然段。
老师引读;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又沸腾起来。

这原子弹的爆炸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看原子弹爆炸图)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

(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

老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
 (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


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体会长句的意思




齐读13、14自然段学生读

学生读

指名读。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











  

一、补全下列词语。

(   )姓埋名   闻名于(   ) 威逼利(  )  (   )然决定

自理(   )生   毫不犹(   ) 不分(    )   夜枯燥(  )重

二、按要求写成语每组至少写三个。

(1)    形容很出名:                                       

(2)    形容数量很少:                                    

(3)    表现人物的品质:                                      


      










隐姓埋名三十年

          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果断受命,解决难题爱国奉献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30 08:20 , Processed in 0.0838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