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79|回复: 0

2006年安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教学实录精选(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2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06年安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教学实录精选




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刘晓君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了解本文 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4、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吗?
生:赤壁之战,巨鹿之战,长勺之战
师:刚才有位同学谈到了长勺之战,它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处于防御地位。曹刿主动献计献策,把握战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长勺之战有关的文章。它就是《曹刿论战》。(板书)本文节选自儒家经典之一的《左传》。同学门能说说对它的认识吗?
生:介绍《左传》知识
师:小结并投影《左战》的常识。
师:下面就请同学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左战》的魅力。
生: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基本上能流畅地朗读此文了吗?
生:能。
师:那就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他的朗读才能。
生:一女生读。
师:哪位同学能对刚才的朗读做个简单评价?
生:朗读顺畅,发音标准。
生:停顿较好。
师:两位同学的评价基本上代表了老师的意见。我们现在看看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请看大屏幕。
生:读屏幕上的字。
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情况。请看屏幕。
生:解释重要字词。
师: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
生:大声地齐读课文。
师;通过同学们展现的形式多样的朗读,让我欣赏到了你们的朗读天赋,不过我还想看到你们精彩的思辨才能。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师:曹刿为什么请见?结合课文谈一谈。
生:齐师伐我。
生:齐师伐我攻将战。
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师:同学门说的很好,把你们的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师:你们说到曹刿请见,那么鲁庄公接见了吗?
生:接见了。
师:那他们之间又有一场这样精彩的对话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曹刿和鲁庄公之间的对话。师读旁白。
生:读。
师:朗读的很精彩。
师:请同学们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一下鲁庄公认为作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生:勾画。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
生齐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安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必以分人”,那么“人”是普通百姓吗?
生:不是。
师:那他们又是谁呢?
生:王公贵族。
生:大臣。
师:那么,说明鲁庄公认为打仗只靠贵族就可以了。
生:是
师:那么曹刿认为作战胜利的因素又是哪些?
生:一个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师:同学们提到可以一战,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战。
师:什么条件?
生:“忠之属也”
师:忠指什么?
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师:是鲁庄公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吗?
生:是。
师:那说明鲁庄公有什么特点?
生:尽职尽责。
师:如果你现在是鲁国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拥有这样一位克尽职守的国君,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幸运。
师:这位同学已经感到作为鲁国的百姓很幸运,很幸福,那说明鲁庄公的做法已经收到了成效,已经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生:是,取信于民。
师:看来,鲁庄公已经取得了鲁国百姓的信任。拥有这么士气高涨的士兵,在战场上又会怎样呢?齐读二三段。
生:齐读。
师:讨论曹刿选择什么时期作战,什么时候反击?他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生:读第三段。
生:“齐人三鼓。”
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师:你们支持哪位同学的说法。
生:支持第二位同学。
师:对。第一位同学说的是理由。
师: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共同认识文中了文中的两位主角。请问是哪两位?
生:曹刿,鲁庄公。
师“那就结合文中的语句,先谈谈对曹刿的看法。
生:爱国精神。
师:哪句话体现的?
生:“曹刿请见。”
师:曹刿是达官贵人吗?
生:不是,是普通百姓。
师;普通百姓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战,正如你们所说是爱国精神的体现。请问还有哪些?
生:远见的卓识。
生: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哪里体现的?
生:读书中语句。
师:在参战的过程当中曹刿有简单的几句话,其实就八个字,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生:,未可,可以。
师:能读出它的语气吗?
生:干脆。
生:镇定。
师:对,这正是他才能的体现。文中的两位主角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请同学们说说对鲁庄公的看法。
生:善于纳谏。
生:目光短浅。
师:那你觉得鲁庄公是一位明君还是一位庸君?
生:自由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曹刿,鲁庄公,现在如果你们是左丘明,也写一篇关于长勺之战的文章,你们会怎么写?师引导。
生:写战争场面。
师:那本文是怎么写的?
生;主要写论战。
师:抓住了文题,强调论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生:不语。
师:本文的主角是谁?
生:曹刿。
师:看黑板。曹刿有哪些特点?
生:德、识 、才、谋。
师:看来这么写是有意突出曹刿的吗/
生:是。
师: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烽烟四起的战场。假如你是鲁庄公身边的一名士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写。
生:奋战杀场。
师:看来鲁庄公取信与民收到了效果。
生:英勇杀敌。
师:应该,俗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师;同学们,因时间有限,就请同学们把课堂上写的,课下交流一下。
师: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
生:其读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左秋明,认识了曹刿,认识了鲁庄公。今后只要你们读万卷书,就会认识更多的人,就会发现有更多的精彩!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儒家经典的名篇,全文抓住“谋”字,展现了曹刿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远见的卓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带动学生对文本的熟悉、感知,对人物的分析及思维的拓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我设置了三个能有思维碰撞的地方,想通过它看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不过,在课堂上,学生胆量不够大,没有产生我预想中的效果,另外,在“我看曹刿”的这环节,我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点拨,达到认识曹刿这一人物,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不过,在曹刿这一形象的认识上,当师生达到共识:曹刿主要的特点是德、识、才、谋的时候,我因时间关系没有展开,其实,在这里,我可以跳出文本,联系学生实际加以谈谈,让学生能由古到今,加深对人物,文本及对自己的认识。
总之,有幸参加这样的优质课大赛,我受益匪浅。






宿松县城关中学  季正宏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十面埋伏”音乐响起,教师走上讲台。)
师:在“十面埋伏”音乐声中,我们一起走进春秋,走进古战场。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
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下面我们了解《左传》。







(教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文学常识
《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传说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
《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
师:下面我们学习《左传》中这篇解释“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个环节——录音棚。
(教师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位,书名要留,即直接写下来。
“替”:有些古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有较大的出入,要用现代汉语加以替换,例如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调”:文言词序与现代汉语词序不一致时,翻译时要把它调整过来。
“补”:文言中省略的成份,翻译时要补出。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置后,句前加上省略的“您”,句中加“和齐国”,翻译成“(您)凭什么和齐国作战呢?”
三,    演角色,品人物,释疑难
师: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荐两个同学来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
教师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学生反响热烈,推荐了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
师:鲁庄公、曹刿有礼了,这讲台既是鲁庄公的王宫,又是战斗时所乘的战车。这场课本剧分三个片断:请问——参战——释疑,每个片断我先说几句旁白,你们就开始演。
(两名学生开始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
学生5:他们表演得活灵活现,人物对话表述得很准确,还自己设计了一些人物动作,例如从讲台上下来察看地面的动作,对应了“下视其辙”。但我发现他们少了一个“登而望之”的动作。
师:你来表演这个动作,可以吗?
(学生5手搭凉棚,做了一个朝远处望的动作。)
师:动作准确,我们要注意“视”和“望”的含义区别,“视”是从近处察看的意思,“望”是朝远处看的意思。
同学们在观看表演时,肯定有一些关于这两个人物的问题,请大家互相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互相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学生6: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文中关键语句来提问,哪位同学回答?
学生7: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我认为“取信于民”是治国的根本。
师:这位同学有自己的见解,懂治国之道。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规部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地从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拥护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刿深知这点。
(教师板书:战前——取信于民)
学生8: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
师: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
(学生阅读文章,从第三段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文字,并大声读了出来。)
师:这表现了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他在战中捕捉到哪两个战机?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9:曹刿抓住了“彼竭我赢”之时进行进攻,抓住“齐军败绩”之时进行追击。
学生10:应该是抓住“辙乱旗靡”之时进行追击,因为当“齐军败绩”时,曹刿并未同意鲁庄公开始追击,可以看出曹刿谨慎小心,深谋远虑。
师:分析得有依据。曹刿深谋远虑还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生11:从第四段曹刿分析胜利的原因看得出,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曹刿有勇有谋,成竹在胸。
(教师板书:战中——捕捉战机,战后——分析胜因)
师:我们能否用文中词语来概括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快速阅读,找到了“远谋”。教师板书“曹刿远谋”。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12:鲁庄公身上有哪些闪光点?
师:从这位同学的问题看出鲁庄公是一位明君。
生13: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鲁庄公是一位昏君。
师:有何依据?
生13:战前鲁庄公不知道凭什么可以和齐国开战?战时又急躁草率,战斗胜利了,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
生12:我认为鲁庄公是位明君,虽然他不懂打仗,但他能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曹刿的建议,不独断专行,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
师:是啊!鲁庄公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他能听取一个普通百姓的建议,真是了不起!想当年,孔明遇上后主刘禅,刘禅非但不侍之如父,而且在孔明伐魏关键之时,怀疑他,阻挠他,使孔明有“孔”难“明”啊!但作为一个处在战事频繁的春秋时期的君主,却不懂治国,不懂打仗,有点说不过去。鲁庄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14:本文主人公是曹刿,鲁庄公起衬托作用。
(教师板书:鲁庄公   衬托)
四,观全文,谈启发,作交流
师:品完人物,我们能从曹刿身上学到什么?希望大家来到私语轩,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学生小声相互交流。
生15:我要学习曹刿做事胆大。
师:何以见得曹刿胆大?
生15:曹刿一个平民百姓,竟然不顾乡人的劝阻,执意见鲁庄公,询问开战的条件,胆子够大的。
师:他怎么如此大胆进见鲁庄公?表现曹刿什么品质呢?
生15:表现曹刿关心国家命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师:你胆子怎样?
生15:不是很大。
师:希望你觉得有责任做某事时,就要勇敢去做。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胆大不是鲁莽,我们还要学习曹刿处事谨慎。
生16:我要向曹刿学习打仗,做一个军事家。
师:这个女生将来是个巾帼英雄,学会打仗,维护和平。有关战争文化的内容我们知道哪些?
生16:“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捕捉战机”是战争胜利的直接原因。
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熟悉的有关战争文化的句子还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心者为上,攻城者为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师:我们最后齐读全文,在洪亮的读书声中结束这堂课。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法和学生问题教学法为主。
我设计了多种诵读方式。我的示范朗读在停顿、语速、语气、重音和节奏等方面给学生示范,带领学生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学生互相听读使他们合作学习,互相纠正朗读时出现的错误,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初步感悟语言的意蕴和人物形象。学生角色表演既能促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背诵课文,加强对文意的理解,又能为下一环节品人物作铺垫。
我尝试了“学生问题教学法”。“学生问题教学法”是我校今年结题的市级语文课题研究。通过演角色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学生较积极地对这文中两个人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由于课前我对学生的问题做了充分的预设,所以课堂上面对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例如围绕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了肯定,然后引导他们从文中找依据来争论,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学习文言文,文意疏通必不可少,但如果逐字逐句地串讲,又不能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所以我在传授“翻译五字法”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句,尝试用“五字法”来解决,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我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面对学生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我的引导有时略显生硬。例如,当学生提出“鲁庄公身上有哪些闪光点”时,我应该顺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我绕了一个弯子,让学生先讨论鲁庄公是明君还是昏君,再去找他的闪光点,有点将学生硬拽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的感觉。当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不一致时,教师随机应变,相机点拨,顺势引导的功夫,我是要千锤百炼,不断提高的。
总之,不管是成功,还是不足,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太大了,有自信,有启发,有冷静的审视,有更多的思考,它将使我在语文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饶有兴趣地走下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3 05:16 , Processed in 0.09355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