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42|回复: 1

[资料]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部分复习提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6 20: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胡总书记在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如何强调素质教育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将实施素质教育看作是我国教育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上升到教育价值观转行的高等来认识,是对素质教育本质认识的再次升华。
三 胡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对教育的明确要求是 教育要注意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
四 温家宝总理对素质教育评价的论述 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 全面性 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求学生既会动手脑因此考核也应具有综合性,既考核学生用脑的能力,有考核他动手的能力;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考核也要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内容,不能只考核知识,不顾全面;所为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这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中小学生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成长的过程有曲 折,不能凭一时一事评定学生素质的高低,更不能以一考定终身需要长期的考核,综合性的评定。
五 义务教育法第三条提出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六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对教师提出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各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七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 智育 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教育的论述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九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3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十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了那几项具体目标1 实现教育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关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至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6实行三级课程个管理制度
十一新课程强调什么样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的是师生关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十二 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是什么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它规定本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建议它不抱扩教学重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基本要求
十三 新课程有那些特点 努力将素质教育理念 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平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十四 综合实践活动与个学科领域存在哪些 方面的联系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得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得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互通进行
十五 教学改革得主要任务是 首先要改革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得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得教育观念 确立新得教育观念 是教育改革得首要任务 其次要坚定不宜得推进教育方式得转变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锋 作用又要重视育人改革的载体作用 再此要致力于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
十六 如何理解新课程强调的师生交往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这人人参与意味这平等对话意味这合作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更是一种人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这主体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释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这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项的付出而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十七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特征是 从教师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专业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友爱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的开放教师
十八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 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十九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第一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 第二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第三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 魅力
二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 教学中 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这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 在教学后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二十一 简述教法与学发的关系 教法是教师教的方法主体是教师学法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主体是学生 教法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学法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自己的感悟体会把握认知规律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广义上说学生养成了善思乐问 及时温习功课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又得益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法和学法相符相成 教法得当可以促进良好的学法的形成,学法得当又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法,双方统一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二十二 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1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二十三当前考试改革突出表现在1在考试内容方面 加强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维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 方面要求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维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二十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能有收获,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十五 六优指的是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结构,反馈评价过程
二十六 科学恰当的选择和运用教法,具体依据是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各种教法的功能,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二十七 教师的专业智慧是 真正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因为每个学生对于课堂中要学习的内容而言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是或多或少的带着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背景走进教师的,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常常不是同步的,善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课外引向课内,课内的教是为了课外的不教,课内的学是为课外地发展打基础。
二十八 优化教学内容主要应做到1 组织教学内容要有祥有略,分清层次,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系统 2要深挖教学内容中知识之间的纵向序列和横行序列之间的有机联系,安装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以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3 选用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把深度和广度难度速度控制在学生潜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4 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
二十九 就常规而言,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程序,奇偶常规而言,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优化道人,优化提问 优化教学新知识 优化讨论,优化巩故练习。优化反馈评价,优化归纳总结,优化布置处理作业,优化各环节的占有时间等。
三十 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动力下进行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过程的思路,更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感交流至关重要,他能促使学生在情绪高涨时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学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自觉主动的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激发起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的教学质量。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4-11-15 2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9 11:31 , Processed in 0.09673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