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生 物) 一、考试性质 初中 生物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本大纲为依据,结合初中生物学 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引导 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 科学素养。 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生物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 3.时代性: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关注初中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4.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观题、客观题比例和难度。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科学性、技术性的错误。 5.开放性:适当增加试题形式,力求思维过程、答案的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内容目标 1.对考试能力的要求 (1)识记能力:再认知识;辨识事实性证据;描述事物特征。 (2)理解能力:举例说明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分类、比较。 (3)实验与探究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实验仪器和工具,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4)信息处理能力:能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初步进行分析和处理。 (5)应用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评价能力: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涉及的事物进行检查与评判。 2.对考试目标层次的要求 (1)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2)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3.对考试知识内容的要求 主题一、科学探究 知识内容 | | 1-1 提出问题:能发现并书面表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 | 1-2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设想 | | 1-3 制订计划: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多次实验 | | 1-4 实施计划:收集可靠的证据、数据,并能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 | 1-5 得出结论:用多种方式来描述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 |
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知识内容 | | | | (1) 列举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 | (2) 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 | | | | | | | | | | | | | | |
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主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主题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内容 | | | | | | (2) 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 (3)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 (4) 描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 (5)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 | | | | | | | |
主题九、生物技术 知识内容 | | | | | | | | | | | | | | (2) 描述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 |
主题十、健康的生活 五、考试形式、时间 2.考试时间:60分钟。 六、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七、试卷结构 1.题量 笔试部分总题量为35~45题。
2.题型 笔试部分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 3.分值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非选择题各占50%。 八、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 A [说明] 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主题二中“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考查的层次是Ⅰ层次。本题考查的是主干知识,题干与选项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属于概念的简单再现,对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学概念,学会科学严谨表述有重要意义。 例2:下列特征中,与家兔食草生活相适应的是 A.门齿、犬齿都很发达 B.后肢比前肢粗壮 C.神经系统发达,反应灵敏 D.盲肠发达,能消化植物纤维 [答案] D [说明] 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主题八中“概述脊椎动物类群中哺乳类的主要特征”,考查的层次是Ⅰ层次。题干设置相对简单的情境,须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题目所提供的特征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下表表示的是小明对八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水生还是陆生 B.有无脊柱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胎生还是卵生 [答案] B [说明]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的是应用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八中“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题干设置新情境,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物,要求学生在理解生物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分类依据。 (二)非选择题: 例4:(连线题)用直线将细胞的结构与其主要功能连接起来。 细胞膜 合成有机物 细胞核 进行物质交换 叶绿体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线粒体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答案](略) [说明] 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二中“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需要考生在掌握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考查考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例5:(判断题)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1850年时,英国曼切斯特地区山清水秀,树干上有大量的浅色地衣,栖息着大量浅色桦尺蠖。随着工业的发展,树干上的地衣被煤烟杀死,树皮被熏成了黑褐色。下图所示的是1850年和1950年曼切斯特地区黑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数量比例。结合图文,判断下列三个叙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850年,黑色桦尺蠖更容易被天敌发现。( ) (2)1950年时,浅色桦尺蠖更适应环境。 ( ) [答案](略) [说明]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的是信息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八中“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试题利用真实的事件、数据作为情境,要求学生依据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测,并做出评判。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例6:右图的曲线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I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B. J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多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C.IJ段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D.HI段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增强 [答案] D [说明] 本题属于稍难题,考查的是信息获取能力与应用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四中“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考查的层次分别是Ⅱ层次和Ⅰ层次。题干利用比较抽象的 数学模型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 例7: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gif |
(1) 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 。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器官,该器官叫 。
(2)A是经小肠吸收的 物质,它由血液中的 运输。 (3) 物质B进入人体后,在血液中主要依靠 运输。 [答案](1)呼吸道 咽 (2)营养 血浆 (3)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说明]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的是信息处理能力,考查主题五中相关的知识点,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本题以简洁明了的呈现方式,考查考生从对图中信息的读取、分析的能力。将人体各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功能进行综合的归纳,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例8: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将一个刚蒸好的馒头平分成重量相等的三块,取其中一块进行烘干,设计三组实验如下: 组别 | | | | | | | | | 在相同环境下置于空气中暴露60分钟后,将馒头块放入塑料袋中,结扎袋口,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五天后记录实验现象。 | | | | | | | | |
(1)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有 个。 (2)若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 和 进行对照实验。 (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测,C组中馒头块没有长出霉菌的原因是 含量少。 (4)在生活中,为了延迟馒头霉变,将其放入冰箱中保存,这属于食品保存方法中的 。 (5)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可信,我们应该 。 [答案](1)2 (2)A组 B组 (3)水分 (4)低温保存法 (5)进行重复实验 [说明]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的是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主题一和主题九中相关的知识点,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设置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考查考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掌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