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14|回复: 1

[练习] 【每日一练】2014年2月21日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1 01: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儿童面前的桌子上放慢了各种各样的糖果,然后研究者借故离开,并告诉儿童“如果你不吃这些糖果,待会儿我会给你更多的糖 果”,看这些儿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忍住不吃糖果,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测验法
    2.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据此,他提出了(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论
    D.教育万能论
    3.儿童识别几何图形时主要涉及(    )。
    A.时间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距离知觉
    4.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5.中班幼儿在道德感方面(    )。
    A.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
    B.主要指向个别行为
    C.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D.比较复杂化
    6.早上起床,发现外面的地是湿的,判断前一天晚上下了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记忆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7.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
    8.下列例子中属于正强化的是(    )。
    A.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没有任何表示
    B.学生作业字迹潦草,老师要求重写
    C.孩子不好好做作业,父母不让他看电视
    D.学生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老师提出表扬
    9.材料分析题: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 ”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10.案例分析题:
    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那 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鼓起勇气抬起头,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由于心理过于紧 张,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 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感受到“我有被爱 的权利”.
    (1)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2)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1: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儿童面前的桌子上放慢了各种各样的糖果,然后研究者借故离开,并告诉儿童“如果你不吃这些糖果,待会儿我 会给你更多的糖果”,看这些儿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忍住不吃糖果,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观察法。
    2.【答案】B.解析: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发现,名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家族中出名人的比率。据此 ,他提出了遗传决定论。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解析:中班幼儿在道德感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如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 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6.【答案】C.解析:早上起床,发现外面的地是湿的,判断前一天晚上下了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思维。
    7.【答案】B.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 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8.【答案】D.解析:学生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老师提出表扬属于正强化。
    9.【答案要点】
    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 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 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 “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 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 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言语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 ,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10.【答案要点】
    (1)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局限于个别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肩负的是对一 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无论学生的外貌形象如何,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自己心意,学生成绩是否优良, 无论学生的品行、素质好坏,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怀着同样的深情和爱心,给学生以公正、无私的爱。案例中的教师,做到了面向 全体学生,特别是不歧视“后进生”,在课堂上,不仅态度和蔼,温和的与学生交流,而且用心去激励学生,用爱心去点燃胆怯者 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2)启示:
    ①教师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也不能有“偏见”.
    ②“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都感受到教师的爱的阳光。
    ③只要用心去播撒爱的种子,贯彻爱的教育,就会结出爱的果实。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17 17:13 , Processed in 0.07983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