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浙江省各地区近几年教师招聘考试的真题汇总。通过汇总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学理论的考试重点主要为教学、教师与学生、德育等内容。其中的重中之重为教学和教师与学生部分,其次为德育、课程及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等部分的内容。 在教学部分,主要考查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工作的环节。其中教学方法中,考到了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和演示法,且主要以简答和选择的形式出现。在教学原则中,主要考查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以及直观性原则,多以简答和选择的形式出现。出题的方式是给出教育教学的某种行为或者现象,要求考生指出该教育现象或行为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和所用到的教学原则;或者给出某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原则的定义或特征,要求考生在理解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答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某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原则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考到了运用读书指导法这个教学方法时应遵循的要求,因此也需要考生了解运用某个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原则时应遵循的要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考试的考查点,其中又以作为教学起始环节的备课和作为教学中心环节的上课为考试的重点,主要考查考生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要求或者标准。至于其他已经考到的考点,比如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内容,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出现,也需要考生加以关注。综合而言,该部分是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中的重要考点部分,它贯穿于试卷的始末,会以各种题型出现,考点涉及范围广,难度为中等偏上,考点出现既集中又分散的状况,因此要求考生对该部分所有内容都要认真学习和复习,对于该部分的重点内容更要牢牢把握,做到通透知识,灵活运用。 在教师与学生部分,主要涉及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途径,学生观,师生关系的内容、基本类型和建立途径。其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途径多以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题目本身不难,但由于考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回忆能力,所以对考生的复习提出较高的要求;师生关系的内容、建立途径多以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教师的劳动特点中,主要考查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示范性,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理解各种劳动特点的概念的基础上依据考题所涉及的教育现象和行为回答出题目所体现的教师的某一种或几种劳动特点。综合而言,该部分内容在教育理论部分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以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因此需要考生重点复习。 在课程这一部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教育理论考题中出现的频度不高,分值较小,考点主要涉及课程的类型,特别是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以及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在德育部分,考点主要涉及品德及其构成、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德育原则,品德概念与构成、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德育原则主要是简答和案例分析题。 在班主任和班级管理部分,考点主要有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这两大块,且主要以简答和论述的题型出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中需要考生关注对待和转化后进生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与教育学概述部分,题型主要为选择、填空,其次、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包括教育的概念、属性、功能和构成要素,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考到了历史上一些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要的教育观点,包括孔子、亚里士多德、赫尔巴特、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以及当代教育领域较为关注的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和毕生发展观。 心理学部分的考点分散于各个章节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为主。认知过程部分,重点为注意分类中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品质特征,知觉及知觉特性中的选择性,遗忘的规律及运用遗忘规律组织复习的方法。调节情绪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的含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各个气质类型的特征,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 教育心理学部分,其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近发展区,桑代克的学习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学习动机及分类,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迁移的含义及类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运用方法等。该部分也是教师招聘考试理论试题中除教育学部分的重要考试部分,而且与教育学试题相比,难度较大,因此需要考生理解知识本身,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较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一些教育教学问题。 教育法律法规部分的考试题型多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其次为简答和案例分析题,考点较为分散,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学生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的义务)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学校承担事故责任的具体情形)。 新课程改革部分主要涉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和具体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教师职业道德部分主要考查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题目类型多样,难度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