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74、学习动机的结构?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75、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行动,只有出现了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成为学习动机,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76、学习动机的作用? ①激活功能;②定向功能;③强化功能;④调节功能。 77、学习动机的分类? ①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②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③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78、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学习为中介的。存在着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成就动机较强的一组,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够不断的取得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高;而学习动机较弱的一组,则没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强烈的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窄,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学生的思维效率,两者之间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 79、什么是归因理论?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什么? 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80、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