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986|回复: 0

[习题]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3 14: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选择题。(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如果已经查明有的学生在有些地方没有弄懂,有经验教师并不重新从头讲起,而是在前面的(
)上去寻找“可疑点”。

A、“交集点”
B、“兴奋点”
C、“知识点 ”
D、“监督点”

2、在一至四年级,每天最少有(

)用来对新课文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

A、20分钟
B、半个小时
C、40分钟
D、一个小时

3、(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

A、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B、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

C、过上幸福生活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

)的和谐。

A、兴趣
B、练习
C、记忆
D、想像

5、许多学校的一个最大的弊病,正在于精神生活中缺乏(
)。

A、书籍
B、娱乐
C、活动
D、大师

6、在课堂上使学习的形式(

),可以说是教育学上的“窍门”之一。

A、简单化
B、单一化
C、多样化
D、复杂化

7、33年的学校工作,我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

)和(

)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

A、备课 、上课

B、教研、考核

C、儿童的基础、学校管理

D、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儿童的创造

8、在进行国内和国外的“旅行”活动时,要防止一种偏向——就是(

A、舍不得经费


B、开展活动时间太长

C、没有导游
D、“喂给”儿童过量的知识和印象

9、儿童脑力劳动越紧张,就应当越经常到(

)里去。

A、自然界
B、家庭
C、课堂
D、娱乐场所

10、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是因为(

A、学习不刻苦
B、教育方法不得当

C、不会阅读
D、生病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









,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2、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譬如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雇的东西多


3、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


4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除了所有的教学法要求之外,应当对课堂教学补充提出一条很重要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当引起


6、所谓发展智力,这就是使





7、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


,也就是说,


8、用


来代替


,用


来代替





,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

9、识字教学应当跟


紧密结合起来。

10、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


、书写、推论、


的能力。

三、判断题(在括号里打“√”或“×”。每小题2分)。

1、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2、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使儿童“经常处于智力紧张状态的气氛”,就是自己的成功(

3、列夫·托尔斯泰建议小学老师应该热衷于给儿童讲述科学所探知的非同寻常的结果。



4、只要有自然办存在于儿童的周围,那么这一事实本身里就包含着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5、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应当停留在具体思维上。(

四、问答题。(第1、2、3小题每题4分,第4题8分。)

1、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原因是什么?

2、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3、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应当建立在哪三根支柱上?

4、为什么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五、论述题。(30分。)

(一)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

1
这种现象有什么危害?(10分)

2、你有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10分)




(二)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行进,但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学生学习感到越来越难,请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建议谈谈你的建议。(10分)




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A

6、C
7、D
8、D
9、A
10、C

二、填空题。

1、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

2、两倍

3、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4、学习愿望

5、良好的情绪感觉

6、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

7、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8、记忆,思考,背诵,鲜明的感知,对现象本质的观察

9、图画

10、阅读,观察和表达思想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2、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多种多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

3、(1)鲜明的思想

(2)生动的词语

(3)儿童的创造精神

4、因为人的脑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大脑两半球的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它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在管阅读的那些区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层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里发生的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把之,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反过来又促进智力才能发展。

五、论述题。

(一)1、这种现象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他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具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这在实践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2、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1)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2)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知识。

(二)答案要点:

1、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2、让学生扩大阅读量,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3、教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4、老师引领

5、联系实际(略)

《给教师的建议》(61-70条)辅导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

)的态度。
2、我们不允许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


),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
3、依据在识记中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把识记划分为(


)和(

)。
4、紧张的(


)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


)。
A.不能偏离计划

B.不能完全改变计划

C.
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D.能偏离计划但不能完全改变计划
2、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


)知识。
A.分析

B.理解
C.归纳
D.运用
3、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


)。
A.变得更聪明

B.学会和人相处
C.提高能力
D.学会审美
4、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要求随时对10分钟以前还觉得正确的,必要的东西做出创造性的改变和修正,这就意味着(


)。
A.教育工作中无法预见5节课或10节课以后将会发生的情况
B.学校工作会变成一种自流的现象
C.一切教学目标将失去意义
D.我们所能预见到的,只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一般途径,而不是细节
5、真正的巩固知识,是让学生(


)。
A.记忆所学知识

B.回答问题
C.讨论

D.对事实、事物、现象的实质进行独立思考
6、在课堂上,下列做法不对的是(


)。
A.教师要想到所教的学科


B.
要注意到学生

C.
教师传授的新信息要准确、清晰

D.
教师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不能少
7、为了满足少年期学生对于抽象活动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提供事实上经常是(


)的,而在进行概括上是(

)的。
A.少量

B.慷慨
C.吝啬
D.大量
8、如果没有(


),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
A.思考和研究活动

B.运用和研究活动
C.巧妙的方法

D.教师的讲解
9、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待激发脑的“情绪区域”的问题。(



A.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演讲式的语调
B.讲课中要多一些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
C.讲授内容不能有过多的新材料
D.要“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知识
10、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等生,到了中学却变成了学困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


)的概念去认识周围现实。
A.概括性

B.抽象性
C.一般性
D.特殊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
1、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思维的人。(



2、如果学生不能牢固地掌握乘法表,那么无论在小学,还是在日后的学习中,也都能进行创造性学习。(



3、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他们的年龄来组织劳动。(



4、凡是经过这种创造性劳动训练的学生,都能自觉地避免去背诵不理解的东西。(



5、我们把脑力劳动作为总结分析的中心,这里不仅指学生的脑力劳动,而且包括教师的脑力劳动。(



6、在课堂上,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低。(



7、学生在开始参加课外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要硬性地把一个学生“分配”到这个小组或那个小组去。(



8、小学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能力。(



9、为了满足少年对抽象活动的需要,我们很重视让他们做一些推理的练习。(



10、研究性学习法不适合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中运用。(



四、简答题(每题4分)
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哪两件事?

2、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

3、什么叫“灵敏的寂静”的气氛?

4、什么叫一般发展?

5、智力发展的几个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有些教师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觉得越深刻。有一位小学老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在1-4年级为了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里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别的老师才发现,她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应用题。
(1)请运用苏霍姆林斯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分析上述这位女教师的错误。

(2)请你联系教学实际,说说让你讲数学题,你会怎么做。
2、阅读下面几段话,回答问题。

为了使劳动和智力生活统一起来,为了使学生的空闲时间充满具有重大精神意义的活动,我们组织了许多课外小组: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小组、电工小组、无线电工小组……没有这些使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充分发挥的课外小组,就既不能设想有真正的智育,也没有情感和审美的教育。如果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的高明的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就会缺少一种强有力的情绪刺激。

这是一种真正丰富的智力生活,体力劳动和思考融为一体。紧张的体力劳动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但双手也不是消极的执行者。手能使头脑变聪明。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两段话,你一定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由这两段话你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哪些教育思想?




一.
填空题
1.研究

2.识记方法
3.不随意识记随意识记
4.体力劳动
二.选择题
1.C

2.D

3.A
4.D
5.D
6.D    

7.BC


8.A     9.C




 10.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这两件事是: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2.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
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
3.学生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句话,你可以逐渐地把声音放低,用不着使用那种专门的演讲式的语调对他们说话,而使用人们之间平常交谈的语调。
4.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学会学习。
5.观察力
求知欲系统性条理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力等。
五.论述题
1.
1女教师的错误在于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
2我会让学生先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并且不仅把注意力,而且把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教材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同样详细的解释。在自己的讲解中主要依靠学生独立地开展脑力劳动,其目的在于把学生不懂的地方找出来。教师越是能完满地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对他们的脑力劳动的最终目标就认识得越清楚。
2.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培养创造性人才等。

《给教师的建议》(71~80条)辅导练习

一、
选择题(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


A.演讲法

B.演示法
C.观察法
D.叙述法
E.谈话法
2、教师引用的补充材料越多,则学生对主要的、基本的东西理解得就越深刻,记忆得就越牢固。这里的“补充材料”是指(

)
A.
鲜明生动的事实
B.经典的文学名著
C.丰富的制作材料

D.精彩纷呈的画面与美妙绝伦的音乐
3、掌握(


)是一个长期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A.学习技巧

B.学习规律
C.语法
D.工具书
4、我们深信,如果一个人的日常劳动要求他(

)的话,他对百分数必定是很熟悉的。
A.背上百分数的意义

B.经常计算百分数
C.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D.掌握一定的技巧
5、(


)是少年期的特点。
A.日益深化的政治觉悟

B.日益深化的道德素养
C.日益深化的情感发展

D. 日益深化的智力发展
6、使少年的(


)得到正确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不仅要满足而且要千方百计鼓励他的好奇心。
A.学习态度

B.生活态度
C.实践态度
D.批判态度
7、少年的倔强说明(



A. 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不对的,不愿意改正错误。
B. 实际上他只是装出坚持己见的样子而已。
C. 实际上他是在加紧地思考,在寻找正确的答案。
D. 对少年的观察表明,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在内心的感受是很深的,只是出于自尊感而已。
8、(


)学生的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能力日益提高,这一点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并且成为其有代表性的特点。
A.青年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成年期
9、青年们看不起那些不坚定的、“随风倒”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缺乏(


),而且是因为他们不会(

)。
A.原则性和坚定性

B.韧性和认知力
C.处事
D.思考
10、只有学生学会了(


)读的时候,才能谈到区分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的技能。
A.自主

B. 流利地
C.有表情地
D.有理解地
11、儿童(


),是他真正的痛苦。
A.不能自理,不能独立

B.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
C.没有伙伴,没有朋友

D.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
12、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



A.老师的辅导工作做得不到位


B.
儿童的智力差异和学习态度
C.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D.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13、没有(


)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
A意识

B.精神
C.认识
D.思维
14、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


),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
A.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

B.自己的价值充分展示
C.他人刮目相看

D.自己比别人优秀
15、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


)本。
A.1000

B.2000
C.5000
D.10000
二、判断题(在括号里打“√”或“×”)每小题2分
1、在历史、文学课上,观察法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2
、在高年级,理论性的技能和技巧,以致学生如果不在获得知识的每一步上都跟知识的运用和传授、独立的探求和猎取相互配合起来,他们就无法顺利地学习。(


3、在“演讲—实验上课制”里,演讲法(关于历史的、文学的、地理的、自然科学的内容的演讲)起着很大的作用。





4、少年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冷淡下来,那些幻想的情节的不真实性引起他们的警觉和不信任态度。





5、在青年期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们力求理解的已经不仅是习题、公式的内容,而且包括自己的解题结果。





6、辩证思维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合乎规律地完成着由情感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7、掌握流利书写技能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在四年级完成。(



8、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
)
9
、教给他独立地、有益地利用课内时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0、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个人对亲近的人对于他的关心采取根本漠不关心的态度。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人们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少年的智力积极性。

3、简述“讲究哲学”。

4、苏霍姆林斯基将劳动称为“伟大的教育者”。简述你的理解。

四、论述题

每题15分
1、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如何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

2、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你是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


《给教师的建议》71——80复习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ABCDE

2、A
3、C
4、B
5、CD
6、D

7、BCD
8、A
9、A 、D
10、BCD
11、B

12、C
13、C
14、A
15、B
二、

判断题
1、×

2、√
3、√
4、√
5、×

6
、√
7、×
8、√
9、×
10、√
三、

简答题
1、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他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以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2、(1)少年的智力积极性不仅要求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识到这种劳动的智力目的(遗憾的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且由此而体验到智力情感。(2)少年的智力积极性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常常要对一个问题作出绝对的、最终的回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详尽无遗的证明。
3、对于判断的绝对性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判断的绝对性日益让位给假说性(成年人喜欢把青年的这种倾向称为“讲究哲学”),同时青年已能把在证明过程中的矛盾着的判断的斗争作为某种假说得到证明的标准。
4、人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教育者”。只有当一个人热爱劳动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自尊感和荣誉感好比是个性的精神核心,它是要人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技能和创造性以后才能获得的。培育学生的心灵,这就意味着使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智慧、意志、发明创造精神投入到劳动的物质成果中去,从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所创造的东西中“看到自己”。

四、
论述题
1、答题要点:(举例略)
(1)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2)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3)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
2、答题要点:(举例略)
(1)教师经常带领这些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使这孩子通过自身的智慧努力去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实质。
(2)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
(3)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4)需要在儿童的记忆里经常而牢固地保存着一些概括性的东西——如乘法表、自然数列的构成等,缺少这些要进行思维是不可思议的。
总之,思维就像一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

《给教师的建议》(81-90条)辅导练习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

1、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是

2、培养愿望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人的生活中,满足物质需要与形成、发展、满足精神需要之间,能否建立起

3

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帮助儿童形成这种愿望。

4、儿童思维的出发点和源头是


5、听课和

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二、选择题(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1、智力财富和(

)——这是我们手中借以造就人的最重要的工具。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体育运动
D、手工实践

2、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这个领域就是(

A、智力发展
B、身体发展
C、道德发展
D、和谐发展

3、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

A、需要跟家庭保持经常的联系

B、完全取消家庭作业

C、尽量做到使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

D、消除“氧饥饿”的状态,建立合理的变换空气的制度

4、真正的自我教育是(

A、不断地学习,追求更好的成绩

B、主动地阅读大量的书籍

C、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

D、不断地反省自己,离优秀还有多大差距

5、开办“家长学校”,主要目的在于(

A、融洽家校之间的关系

B、努力使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最低限度的教育学知识

C、努力使每一位家长都能陪着孩子一起学习

D、将学校较重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

6、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力量是(

A、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B、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C、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D、采用现代化的直观的教学手段

7、未来的教师!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

A、不断地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B、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C、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

D、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

8、有经验的教师们都认为,让学生(

)教材,是课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A、掌握和运用
B、理解和识记
C、思考和理解
D、感知和迁移

9、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

)开始的。

A、读一本好书
B、能够熟练地阅读
C、学会独立思考
D、自我意识的确立

10、教师手中最精细、最有灵性、最锐利而不十分安全的工具是(

A、惩罚
B、思想教育
C、考试
D、评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

1、智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3、对于那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可以少听他几节课。(

4、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5、造成成千上万的落后生、不及格生和留级生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阅读。(

6、由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善,可以完全取消家庭作业。(

7、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可以是一种惩罚(

8、农业劳动是不需要什么智慧的事。(

9、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10、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整个智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丰富。(

四、简答题,每题4分。

1、儿童掌握牢固的、理解透彻的知识的三个阶梯是什么?

2、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哪方面?

3、教师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哪五点?

4、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

5、如何培养道德的成熟性?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1、波兰教育家亚努尔·科尔恰克说:“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请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谈谈你的理解。

2、试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提出的八个问题?



答案(81-90条)


一、填空题

1、道德
2、明智的和谐
3、评价
4、鲜明的形象
5、分析课

二、选择题

1、B


2、C


3、A C D


4、C


5、B

6、B


7、C


8、C


9、A


10、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劳动取得成果,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

2、⑴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⑵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⑶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实验室(积累教学资料);

⑷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⑸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3、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

⑵每一位教师都应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激发他的个性得到表现。

⑶只有教学是在集体和个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有完满的智育。

⑷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能获得智力的财富,就能享受完满的智力生活的幸福。

⑸少年期的智育和教学,完全不同于童年期。

4、⑴不要把课外作业当成课内作业的量的追加;

⑵分析、研究、比较——这些积极的脑力劳动形式应当贯穿在家庭作业里;

⑶对家庭作业的个别化应当予以特别的重视。

5、⑴要使鼓舞学生的劳动具有社会意义。

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老是提醒青少年:你们首先是学生,你们主要义务是好好学习,要使一个人不仅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而且是社会的一员。

⑶培养成熟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知识是怎样进行的,取决于全体学生的智力生活是向哪个方向发展的。

五、论述题

1、要点: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

⑵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

⑶只有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2、⑴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⑵如何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进入这样一座宫殿——它的名字就是知识和教养,以及获取人类文化的宝藏,这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的一项最大的福利。⑶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教育;⑷培养愿望的文明,建立明智的和谐;⑸应当使接受中等教育的人做好准备安置他去从事工人和农民的普通的、粗重的、平凡的劳动。⑹掌握牢固的、深刻的、理解透彻的知识,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在追求的愿望。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⑻培养道德的成熟性。


《给教师的建议》(91-100)辅导练习

一、选择题。(把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计30分)
⒈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发源地(

)。
A、科学

B、技巧
C、劳动
D、艺术
⒉我开始把这种到(


)去上的课称为“到活的思维的源泉那儿去旅行”。
A、实验室

B、学生教室
C、自然界
D、音乐教室
⒊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


)。
A、教师办公室

B、阅览室
C、实验室
D、学生教室
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你就要努力首先成为一个好的(


)。
A、教育家

B、管理者
C、劳动者
D、思想家
⒌我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进行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


)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
A、天赋

B、可能性
C、能力
D、爱好
⒍如果我们发现哪一个儿童或少年对一切都很冷漠,我们就要(



A、让他参与劳动

B、让他参加一些有趣的游戏
C、设法找一个人从精神上去接近他

D、去讽刺、遣责他
⒎毫无疑问,儿童劳动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D、联想
⒏学校教育要靠(


)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
A、背诵

B、记忆
C、阅读
D、练习
⒐我从经验中得到一条信念:学生要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而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要记的东西是很多的),就越有必要进行(


),越有必要从具体材料中(

)出来,越有必要进行(

)和(

)。
A、

推论
B、概括
C、思考
D、抽象
⒑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


)自己。
A、关心

B、提高
C、认识
D、理解
⒒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


)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A、本节课发展

B、学生思维
C、课堂环境
D、教学艺术
⒓为了查明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我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了解儿童的遗传、日常生活、营养和精神生活的情况。我终于看到:这些智力不正常的原因(


)。
A、最初的原因往往是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生过什么病:风湿病、软骨病、脑膜炎等。
B、造成儿童发展上的偏差的最有害的因素之一,就是不健康的、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特别是家长的酒精中毒症。
C、家庭情感生活的贫乏总是跟智力生活的局限交织在一起的。
D、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没有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
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幸福的根源就在于(


)。
A、拥有财富

B、学习成绩好
C、人际关系好
D、创造性的劳动
⒕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


),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A、阅读

B、绘画
C、劳动
D、实验
⒖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本书及作者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他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B、《给教师的建议》是他专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编写的;
C、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D、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读此一书等于读了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
二、判断题。(在括号里打“√”或“×”)(每小题2分,计24分)


)⒈自然界——这是思维的取之不竭的泉源,是发展智力的学校。


)⒉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


)⒊要激发教师们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志向,只要靠号召与鼓励就可以了。


)⒋滋养儿童对知识的热爱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首先是校长的高度的智力素养。


)⒌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⒍按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的相互关系来分。某些种类的劳动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另一些种类的劳动则主要追求教育的目的——形成道德概念、信念和习惯,丰富道德经验,锻炼精神力量。


)⒎劳动越复杂、越有趣,其中智力的因素越鲜明。


)⒏一个教师在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就是从事那种从研究事实中引出科学结论的意义上所说的研究。


)⒐强迫儿童背诵,然后要他把背过的东西再现出来,用这种办法“锻炼”记忆力是可行的。


)⒑以人为的手段来促使记忆积极化,并不能保证脑的完善的机能性活动。离开对人的整个心理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影响,发展就是不可能的。


)⒒我们努力做到使学生通过理解、通过深入思考教材的实质而进行识记。这样的识记才是最牢固的识记


)⒓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且要毫不吝啬地给予概括。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计16分)
1.什么叫和谐的教育?

2.什么是掌握知识?
3.什么是“劳动素养”?

⒋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工作遵循哪些原则和要求?

四、论述题。(每题15分,计30分)
1、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这种创造性研究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进行教育研究的?
2、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给教师的建议》(91-100)辅导练习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⒈ABC


⒉C

⒊B

⒋A

⒌ABCD

⒍C
⒎A


⒏C

⒐B、D、C、A

⒑C

⒒A
⒓ABCD


⒔D

⒕A

⒖ABCD
二、

判断题。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

⒒√

⒓×
三、

简答题。
1.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2.这就是使周围世界的事物、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掌握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即:学生感到了知识是他进行智慧努力的结果,他自己去获取知识,同时找到运用知识的领域,从抽象真理再过渡到接触新的具体事实。
3.劳动素养不仅包括完善实际技能和技巧,掌握技艺,而且包括劳动活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劳动素养还指一个人达到了这样的精神发展阶段:他感到缺少为公共谋福利的劳动就无法生活。劳动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鼓舞力量充实着他的生活,并且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
⒋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工作遵循下列各项原则和要求:?
(1)

劳动素养和一般发展(即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身体的发展)相结合。
(2)

在劳动中展示、发现和发展个性。
(3)

劳动的高度的道德意义及其公益方向性。
(4)

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早期参加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
(5)

劳动种类的多样化。
(6)

劳动的经常性、不断性。
(7)

儿童劳动中要有成年人生产劳动的性质。
(8)

儿童劳动的量力性。
(9)

劳动内容、技能和技巧的衔接性。
(10)

劳动的创造性,脑力和体力相结合。
(11)

生产劳动的普及性。
(12)

劳动与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相结合。
(13)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福利和文化财富是与他个人参加共同的劳动有依赖关系的。
四、论述题。
1、⑴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创造性研究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教师就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⑵联系实际要点。①搞好教育研究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②搞好教研要多读书。③搞好教研要多积累。④搞好教研要多反思、多写作。⑤搞好教育研究要讲究科研方法(如常用的“问题研究”法)⑥搞好教育研究要加强合作。⑦搞好教育研究要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按照程序开展研究。
2、答案要点(举例略)
⑴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他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
⑵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我们在讲述事实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让他们在头脑中分析和比较这些事实的余地
⑶青年学生有一种喜欢用“思维的眼光”把握大量事实的需要,教师应当满足这种需要。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不能体验到自己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高兴进行脑力劳动。为满足青年的这些智力需要,需要经常采用一些进行专门的“思考练习”的办法。
⑷学生要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而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要记的东西是很多的),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越有必要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来,越有必要进行思考和推论。
⑸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时,总要设法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知识的牢固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这一点。
⑹为了防止死记硬背,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3 00:17 , Processed in 0.16486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