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185|回复: 12

[资料] 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典型教学案例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1 19: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呵护孩子的创造性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案例解析】
现代教育倡导创新性教育,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使其向创新型学习者发展。案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一直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活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来说,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思想,因为所有的思想都是他们的创造力的表现和结晶,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那位母亲开始大发雷霆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种行为不是破坏,而是好奇心的驱使。正是由于这种好奇心,孩子才会不断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呵护这种好奇心,因为这种好奇心就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案例
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美国小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根本是没有教科书。
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一次我看到儿子的作业,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一一《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可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我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30岁。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诵一些重要的东两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案例解析】
案例所要说明的就是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美国教育的目的在于要让孩子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并能够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便是这个问题的根源。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来分析此案例。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典型案例
我为你骄傲!
一位年近古稀的美国老教师曾经动情地讲过他12岁当报童时的一件小事:
一日午后,我和一个小伙伴躲在一位老夫人的后院。朝她的房顶扔石头,一不小心砸到她的窗户玻璃,我们吓得逃走了。我很担心会被她抓住,可很多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跟往常一样每天为她送报,她依然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但我心里仍觉得很不自在,良心使我产生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于是我决定把送报的钱积攒下来赔偿给她。
三个星期后,我把赚来的7美元和一张便函条一起装入信封。我在便条里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表示很抱歉打破了她家的玻璃,希望能用这些钱抵补她修理窗户的开销。直等到天黑,我才鬼鬼祟祟地将信封投进她家的信箱。这时,我的灵魂才感到一种赎罪后的解脱。
第二天,送报到老夫人家时,我又能坦然面对她给予的亲切温和的微笑,并且也能回赠她一张笑脸了。她先谢过了我送的报纸,然后说:“我有点东西给你。”是一袋饼干。我边吃着饼干边开心地继续送报,突然,我发现袋子里有一个信封,取出来打开一看,我惊呆了。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便笺,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案例解析】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因此,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言行失当或者偶尔做些坏事也是难免的,家长和教师无须急着纠正和惩罚。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内心都会有赎罪的渴望,假如别人不追究,负罪感受会令其不安和愧疚。为了摆脱这一折磨以取得心理平衡,他往往主动认错或者承担责任。假如教师和家长时时督促,孩子可能就会放弃本应该自己承担的那部分责任,放弃本来自己可以把握的命运。所以,孩子犯了错恰恰是进行教育的良机,而且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会使他刻骨铭心、受益终生。
当孩子改正了错误或取得了进步时,我们都不要忘记要及时给予激励,多为进步喝彩。因为成人积极的态度常常是少儿成长和进步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我为你骄傲!”学会宽容和鼓励学生,这正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9: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案例
最好的老师什么样?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某省的数学教学观摩会。上课的教师都是从该省各地区选拔出的最好的教师。其中一堂课引发了我对“最好的老师什么样”的思考。
那堂课学习的内容是“黄金比”。上课的男教师诙谐幽默,课中师生共同缜密的探究也让听课者为之折服。我边听边赞:一堂好课!然而在课将要结束的时候,上课老师为了说明验证黄金比的价值,设计了以下环节:
“可以用黄金比来检测我们的身材美不美,我们来选一位同学来看一看。”学生随即推选了女班长。老师请同学协助量完了这位女班长的身高等计算所用的数据,然后让同学根据计算的结果判断这位同学身材美不美。计算的结果不用说也应该猜得到,很少有人的身材能符合黄金比,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呢!尽管老师说这位女学生的身材比较好,但是课堂中孩子们的回答确是真实存在的:“比较美”但“不美”。而站在台前的女班长这时已满脸通红。当这位满脸通红的女班长回到座位上时,我想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复杂的。然而老师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的神情,而我一直追随关注着这个孩子,内心仿佛被揪了一下。
(选自2009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
案例分析:
最好的老师什么样?他应该学识渊博,他应该通透教材,他应该有很多的教学策略,他应该关注学生,他应该幽默风趣,当然还有诸多的应该。但是在我看来,最好的老师最应该做到的是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因为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还是心灵与心灵对话的场所,更是心灵与心灵相互温暖的地方。“最好的教师什么样?”这的确值得我们潜心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典型案例
老师,我会飞的!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盒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左边的这只两翼合拢停在一根枯枝上,酷似一片枯叶;右边的那只双翅展开,七彩斑斓。想不到这竟是同一种蝴蝶,叫“枯叶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送给我的,其中还包含着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呢!
几年前我带的班上有一个学生,不但成绩拉全班的后腿,还经常惹“乱子”,在我的眼中简直是一无是处。一次,生物老师吸收他为兴趣小组成员。一个星期天,生物老师要带他们到天童森林园捕蝴蝶制作标本,他兴致勃勃地准备着,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也做起捕蝶网来。下课后我把他叫来,宣布取消他这次活动的资格。他难过得流下泪来,却不肯认错,倔强地一拧头走了。
不久,学校举办“第二课堂”成果展览,我们班的蝴蝶标本深得好评,还得了奖。特别是那些用废弃的泡沫塑料和边角即时贴彩纸做成的标本盒,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与五彩缤纷的蝴蝶相得益彰。我问是谁做的,没想到竟是出自那个曾被我看作“不可教也”的孺子!同学们告诉我,那天他没能去捕蝶,感到对不起大家,于是在家里做了十多个标本盒拿到组里,跟大家一起精心设计制成了这些漂亮的标本。后来我在班会上,称赞他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特别表扬他心灵手巧,敢于创新,值得大家学习。说来也奇怪,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专心了,作业认真了,纪律也能遵守了,进步很快。他还参加了发明兴趣小组,有几项创意很独特,指导老师认为,经过进一步完善,还有希望申报专利呢。后来,他要随父母转到外地去上学了。临行前,他特意送给我这个“枯叶蝶”标本,还在盒子上写了一行字:“感谢老师终于发现我并不是一片枯叶,当我展开双翅时也会发出光彩一一老师,我会飞的!”
【案例解析】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确立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关键。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如上述案例中的学生一样,他的缺点是经常惹“乱子”,但是,在他的身上还有着许多的优点。做老师的就是要学会欣赏学生,尤其是有缺点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真正了解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让他们的优点发出更灿烂的光芒,让他们的个性发展得更充分,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9: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案例
秦始皇的困惑
广东博罗中学周建定老师在历史课程网“广东历史教育博客”上发布了“秦始皇的困惑”教学案例,引起了许多历史老师的热切关注与积极讨论。 “秦始皇的困惑”教学案例实录:
我讲“秦末农民战争”,讲到秦朝的暴政、兵役和徭役繁重,最突出表现就是秦始皇修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学生欣思突然说,“老师,我觉得你和教材说的不对!”“秦始皇暴虐不假,但不能把他修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也作为他暴虐的表现,相反,应该作为他对中华民族、中国伟大贡献的功绩!”。“我们为我们的长城自豪,把它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尤其是抗日中),公认的“世界奇迹”。如果不是秦始皇,哪来的长城?还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克林顿做总统时来中国访问,我们安排他首站参观兵马俑,其意义不言自明;还有长城和兵马俑每年为国家赚取了多少旅游收入……甚至我敢断言,如果阿房宫没被烧,也会被我们拿来申请世界第九大奇迹,争取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认真听她说完,我顿了顿,想起以前一本教学参考上所看的,“长城、兵马俑,的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他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这个功劳应该记在劳动人民头上,而不是秦始皇!”
学生反问“请问老师,其他朝代,有没你所说的伟大勤劳的劳动人民?为什么中国其他朝代没留下这么伟大的建筑?——这是不是说明秦始皇作为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他的这个决策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他这个英名伟大果断的决策,就没有今天的长城和兵马俑!”
我“总结”到:“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所以,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看待历史问题,应该辨正、全面,既看到秦始皇修长城、兵马俑好的一面,又看到它加重了人民负担!不仁!”
学生追问:“如果时光倒流,秦始皇来到今天,面对你们,恐怕他要非常困惑了——长城和兵马俑,我还修不修了?”
我问学生“如果是你,你还修长城吗?”
学生开始唧唧喳喳争论起来,不过看的出来,主张修的占了多数。忽然,我灵机一动,“这样吧,同学们,我们干脆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个讨论会,时间安排在下周四研究性课,不过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讨论修长城的问题,另外,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二点:一、不要只是发议论,一定要有具体的史实支持,所以最好课后到图书馆和上网认真查资料;二、同学们要多合作交流;好,下课!”
【案例解析】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评价能力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引导学生使之更好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避免“为评价而评价”的教学不足。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能力绝对不能简单化。老师应该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缜密的思维、周全的考虑,绝对不能草率和武断,更不能压制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尊重学生的多元观点。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重要的是学生应当形成怎样的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的观点是可以接受的,人与人观念的差异应当是可以被容忍的。
再次,学生的质疑要鼓励、更需引导。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正确有效的引导,武断地否定、压制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欲创造性。教师应自觉走下“神坛”,不要总是觉得“我三言两语就可以搞定,没有必要讨论”;而应尽可能利用学生的自主课题研究、讨论辩论的教学方式激发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的质疑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宝贵的东西——他们不再“唯书、唯师、唯上”,而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老师正确有效的引导。
最后,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发表于 2012-1-16 18: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2-1-16 19: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2-1-20 19: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haoahoahaohao
发表于 2012-3-8 18: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发表于 2012-3-9 13: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2-3-25 0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
发表于 2012-10-2 09: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招考二维码
谢谢楼主分享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0 14:55 , Processed in 0.10600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