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部分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20. 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1869年 B. 1879年 C. 1889年 D. 1899年
21.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2. 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A. 感知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23. 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24. 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 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 分析与综合 B. 比较 C. 抽象与概括 D. 具体化
25. 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其非本质特征而保持其本质特征,这种方式是___________。
A. 变式 B. 定势 C. 下定义 D. 联想
2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焦虑
27. 通过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一个8岁的儿童测得的心理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为___________。
A. 125 B. 135 C. 80 D. 100
28. 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时,动机水平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 正比 B. 反比 C. 正U型曲线 D. 倒 U型曲线
29.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直接决定活动完成的心理特征是___________。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六、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0. 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__。
3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_____。
32. 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主要的中介环节是____________。
33. 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34.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所构成,这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________________。
35. 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6. 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
37. 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_____________。
38. 减少侵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39.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七、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40. 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有哪些?
41.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42. 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八、论述题(本题12分)
43.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D 6.A 7.A 8.D 9.D 10.B 11.D 12.D 13.B
二、填空题:14.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5.教会 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 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 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答案: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20. B 21. D 22. B 23. C 24. D 25. A 26. A 27. A 28. D 29. A
六、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0. 意识 31. 选择性 32. 表象 33. 思维定势 34. 自知智力 35. 诱因
36. 高原现象 37. 多血质 38. 宣泄 39. 从众
七、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40. (1)识记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41.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42.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和谐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八、论述题(共12分)
43.
(1) 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
(2) 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
(3) 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