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79|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常考70个知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7: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教育起源

2.古代哪些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三、四、五

  三个动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共同作用论(马克思主义)
  四个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和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五个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7.旧中国的现代学制



8.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

   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

        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9.新课改课程结构调整

  新课改体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11.教育方法、教育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及时反馈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9)量力性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第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第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13.德育方法、德育原则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实际锻炼法(4)榜样示范法(5)品德评价法(6)自我教育法

14.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4)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5)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6)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点是不利于因材施教。

15.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3)形成良好班风(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6.感觉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如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三种特性。


17.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18.注意的分类与品质

分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和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品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19.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法多样化、多感官参与复习、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20.想象的分类

21.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2.意志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型冲突。

23.流体智力与晶体 智力
  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决定于先天因素,20岁到顶峰,3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例如记忆力。
  晶体智力是后天习得的,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经验,在一生中一直发展,如阅读能力。

2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泛化和分化    桑代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分

26.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学习主要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以及并列结合学习实现,为了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时需建立先行组织者。他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的,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奥苏贝尔有意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两个方面: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主观条件是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②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7.学习动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中等程度的动机及其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形曲线。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2)让他们观察那些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成功的学习行为,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由此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3)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
    (1)树立学习目标
    (2)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个别差异
   (4)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培养自我效能感

2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酝酿效应    (7)动机和情绪
    (8)个体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

29.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30.“道德两难故事法”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包括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纪守法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教育?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历史性  2、永恒性  3、相对独立性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
2、独立形态阶段
3、马克思主义教育阶段
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 有理想 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22】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3】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4】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5】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6】论述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2、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并不是期末复习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复习要抓住两点
①复习要及时,要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
②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要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末复习结合起来,使复习成为体系,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很多如,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

【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年龄特征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2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9】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30】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   
2、确定问题  
3、自主学习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31】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

【3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

【34】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建立德育基地
4、创办业余党校

【35】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6】试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37】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行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性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3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3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40】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19 07:16 , Processed in 0.10456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