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217|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学考点梳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1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图片1.png (60.25 KB, 下载次数: 0)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①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如果教育跟不上生产力发展要求,则经济发展将因人才欠缺受到影响;反之,如果教育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人力、财力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②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的知识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也必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专业,各级各类学校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间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
③第三,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促进着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它们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具体表现为: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1)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无限的永恒的再生产;(2)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3)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1)教育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而且也可通过科学研究实现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生产;(2)高等学校是基础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力量,也在应用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四、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促进政治民主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
补充: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崇尚德行、关注整体;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关注个性。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二、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特性
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学校文化的分类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学校组织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等。可分解为四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补充
学校文化的功能:
学校文化的特征:

补充:教育的人口功能
1.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2.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3.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4.有助于人口迁移

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教育的发展依存于社会存在的发展,这是从根源上和发展的总趋势上说的,是从主导方面讲的。但在一定阶段,教育发展的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会表现出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
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
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原因:
①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②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
③ 在新的政治制度下,与旧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决不会长期存在下去,迟早要改变。
④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才能真正得到普遍的实施和发展。
单选: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  )
    A 教育年龄  B教育目的  C教育年限  D教育手段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  )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人口
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
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8.“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多选: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
A.教育目的     B.受教育权    C.教育领导权      D.教育结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9 13:49 , Processed in 0.17771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