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17|回复: 0

[体育]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知识:运动保健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30 10: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随着运动学科基础的比重越来越大,难度也逐步提高,体育保健学的知识也是越来越重要,那么就需要进行对知识点的总结和积累。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随着形态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的改变,各组织器官也在不断的分化,其机能也逐渐成熟与完善。“生长”着重于对量变的描述,而“发育”着重于对质变的描述。两者相辅相成,亲密联系。

2.儿童少年的发育是波浪式的

如身高体重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处于增长高峰,身高平均增长20-25厘米,体重平均增长6-7公斤,之后增长幅度有所减小,到10~12岁时又出现第二个增长高峰,身高平均增长7-8厘米/年,体重平均增长5-6公斤/年。

3.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时序上的差异性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在胎儿期就迅速生长发育,出生后到8岁时,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以达到成人的80%以上。而生殖系统的发育,从出生后到10岁之前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到10岁以后才开始发育。

4.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一般为10~14岁

在这一阶段,身高、体重增长明显,心肺功能增强,下丘脑和脑垂体前叶迅速发育,在其调节下,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形成骨骼、肌肉、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性别差异。

(二)儿童少年的形态和机能发育特点

1.运动系统的功能

相对成人而言,儿童少年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因此,弹性和韧性好而坚固性较差,虽不易骨折,但易受强外力作用而而发生变形,肌肉的收缩蛋白和无机盐含量较少,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但疲劳易恢复。15岁之后肌肉开始迅速增长。

2.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儿童少年心肌纤维短而细,收缩力较弱,心脏泵血力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较小,但相对于体重的比值,并不很低,能够满足短时间较大强度的运动需要。儿童少年的血管壁较薄,血管内径相对较宽,血流阻力小,因此血压较低。但在青春发育期,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暂时偏高现象,称为“青春性高血压”,如血管调节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完善,高血压会自行消失。

3.呼吸系统的特点

呼吸肌弱,胸廓狭小,肺泡数量少且弹性不足,故儿童少年的肺容量和肺活量等指标均低于成人,但相对于体重的比值,并不低。儿童少年主要是依靠加快心率和呼吸频率来增加对氧的摄取和运输。因负氧债的能力较小,故儿童少年无氧运动能力较弱。

4.神经系统的特点

儿童少年时期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发展是不均衡,6-13岁左右神经系统的兴奋占优势,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较快,灵活性高,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消失得也快,但兴奋容易扩散。大脑皮质的持久工作能力较低,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可是由于神经过程有较大的可塑性,神经细胞有很快恢复机能平衡的能力,因而也能使疲劳较快地消除。儿童少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较差。


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流行时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1)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2)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3)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4)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气传播

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尘埃等传播。常见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等。

(2)消化道传播

医学上也称“粪一口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共同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经食物传播。手和苍蝇也是使食物受到污染的重要因素。常见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等。夏秋季气温较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水和食物中生长繁殖。苍蝇、蝉螂、臭虫活动频繁。所以,夏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3)接触传播

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与人的皮肤粘膜直接接触造成的传染,如多种皮肤传染病与性病、狂犬病等;后者是指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日常生活用品也造成的传播,如肝炎、白喉、沙眼等也可能经间接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是指通过蚊、蝇、虱、蚤等节肢动物传播的方式。虫媒传播又可分为吸血传播和机械传播,前者指节肢动物通过吸血而传播传染病,如蚊子通过吸血可传播乙脑和疟疾,跳蚤通过吸血传播鼠疫;后者是指节肢动物通过其虫体、爪、翅等机械地运载、传播传染病,如苍蝇和蝉螂一般并不吸血,而是通过它们的身体携带病菌传播到食品、饮水中,引起痢疾、伤寒等传染病。

(5)其他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相当复杂,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土壤传播(如破伤风)、血液传播(如乙肝)、经胎盘传播(如风疹)等。

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针对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的要求,只要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阻止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治疗,防止病原体扩散。对患传染病的动物要早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加强体育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3 20:13 , Processed in 0.10139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