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655|回复: 0

[新闻] 老师上课“讲段子”,你说行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3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老师,您的课堂有多少90、95、00后?他们说话的时候,是不是常常引用网络用语、热门事件、搞笑段子?听到这些,您是否会哭笑不得甚至摸不着头脑?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生活深深影响了90后、95后、00后们的生活,他们早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网络中娱乐的方式和内容,尤其是“段子”则广受追捧,其影响乃至延伸进学校和学习的课堂。

近日,一篇《“段子式”课堂95后买不买账 传统课堂怎么变》风靡网络,文中老师用他的段子课堂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好评,大大提高了学生出勤率和听课的认真程度。“段子式”的课堂,竟已经如此流行!

95后思想碎片化,老师上课讲“段子”吸引注意力?
“让课堂氛围一直‘嗨’下去,让学生没心思上网,没时间私语。”

“形式被拒绝,思想就无从谈起。你虽炼好内容,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已经不适合95后了,天生丽质的小姑娘拍照不也要用美颜相机吗?”

“95后的思维更敏锐,思想更碎片,要想长时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要对知识进行包装。”

前一段时间,一篇名为《95后大学生思想更碎片,教师上课讲“段子”吸引注意》的稿子让很多老师看了都觉得感同身受。而上面的两句话,就是出自报道中老师的观点。

所谓段子式课堂,是指借鉴了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的表现手法,教师在专业课堂的教学中融入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如同曲艺演员吸引台下观众注意力一样,赢得学生们的“抬头率”

报道称,这一观点得到了数据的佐证。

美国调研公司Sparks&Honey的一份题为《遭遇z一代:忘掉关于千禧一代的一切》报告就指出,95后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8秒钟,他们的大脑已经进化至能够更快速地处理信息,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更大程度的心智挑战

虽然不是所有老师面对的都是大学生,但中小学生更是社会的新生代,所以如何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肯定也是中小学老师关注的问题之一。

那么,这种段子式课堂对于中小学生适用吗?很多老师却表示“比较怀疑”。

靠段子撑着的课堂,真的有助于学生学习吗?
对于“段子式”课堂,不少老师、网友表示担忧:“强行植入段子有时其实很尴尬,最多只能短暂拉回注意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段子,是否会影响实际授课质量,让学生“丢西瓜捡芝麻”,听个热闹,得不偿失?”

“让课堂氛围一直‘嗨’下去,让学生没心思上网,没时间私语,这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比较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段子’应当与课堂内容相联系,否则就会把课堂变成了娱乐天地。”有老师这样认为。

段子的尺度把握不好,会不会反而把课堂庸俗化?
在某校的毕业典礼致辞中,有老师这样说道:“船舶专业的可以继续搞船;船电专业的可以专心搞电;轮机专业的可以专心搞基。”

此句一出,立即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其中不乏批评意见,认为“尺度”有点大了。

而一些老师之所以反对段子的形式,也是出于此。

“段子的尺度如果把握不好,有些低俗的段子也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显现有悖课堂的基本教育目的,会把课堂变得庸俗化、粗俗化、低俗化。”有老师这样说道。

课堂吸引力,真的不是段子就能撑起来的
“看过很多名师讲课,他们的课堂绝对朴实无华,但魅力不减。”一位老师这样说道。

的确,名师们的课堂或许没有花哨的样式,没有有意思的段子,但就是能有办法让听者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一名教师,把课上好是最最基本的条件,也是立身之本。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学生上你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盼着第二天听你的课。”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看,这就是名师眼中的魅力课堂!

那么,他们的课堂魅力是从何建构的呢?

教师要能“会说话”,“教学机智”不能少
如何提升课堂魅力?

李镇西看来,“教师的口才特别重要,就是要学会说话。大家想想,教育也好教学也好,不都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与人沟通吗?好的课堂总是师生共鸣,氛围和谐,而不是油水分离,油是油水是水。让课堂有吸引力,就要琢磨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和学生交流,如何面对突发事件,等等。”

李镇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语文老师叫周艳,有一次上《故宫博物院》。她先问学生“世界有哪四大宫殿”。有个男生大叫:“子宫!”教室里一片笑声。很显然这个答案是胡说八道的,而且可能是故意扰乱课堂,哗众取宠。很快,教室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周老师怎么处理这个同学。

如果遇到没经验的老师可能会把这个学生大骂一顿,如果那样,课就无法继续上了。周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周老师走到这个男生面前,笑眯眯地说:“其实,你答得真好!”同学们有些惊讶。周老师继续说:“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

“你们看,周老师的处理多好!真正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就是教学机智。”

只要教师肚子里有学问,哪怕“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
钱梦龙老师,只有初中文凭,但因为钱老师善于自学,读了很多书,所以成了学问大家,他的课自然就有了一种超出一般教师的境界。

只要教师肚子里真的有学问,那他无论怎么教,甚至哪怕他‘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雄视古今,联通中外……这样的课不但吸引了学生,而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创造!”

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其实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历史特级教师魏勇也曾经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要教好历史,不能仅仅把自己当成一个历史老师。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文科老师,教历史就不能不读文学政治经典,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文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和精神。

“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是整体给予,很多时候没办法将文学、政治、哲学从历史中摘出来,如同我们不能给学生大脑分区:C盘管文学、D盘管政治、E盘管历史、F盘管哲学。当思想的河流流淌到哪里,我们就应该自然地学习那里的知识,无论它是文学的还是历史的。”

其实,一名教师要是一个专家,也要是一个杂家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在贲友林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上,很多校长、老师看到了这样一幕:贲老师明明是来上公开课的,怎么收回来一叠问卷?

其实,这是贲友林在课前请学生们自主完成的三年级课题《年月日》“研究学习单”。

“研究学习单”上,贲友林设计了三个问题:关于年月日,我知道了什么?关于年月日,我的问题是什么?我搜集到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和故事是什么?

课堂上,贲友林把学生们的问题融入教学内容,用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解答了学生的多个疑问。正如他在课前纠正学生们:“今天不是贲老师上课,是贲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上课。”

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贲老师这样写道。或许正如贲老师所说,“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对于学生而言,却需要一段时间的思与悟。教师,倘若满怀‘好心’说出来,恰恰“坏了‘学生学习的事。蚕蛹破茧而出,都要经历一番痛苦,如果用剪刀剪破蚕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是帮了倒忙。”

其实,贲老师的做法恰恰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一种关注,课堂的魅力也由此而生。

正如有老师所说,“任何一个魅力课堂都需要我们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是高强度的心智活动,情绪状态的优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的学,积极的学,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段子并非必需品,新思维才是王道!
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段子课堂或许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却也为我们提了个醒——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我们老师的思维是不是也该变一变了?

创新思维
浙江大学苏德矿老师的微积分是浙大最难抢的课程之一。他最能抓住学生的,是他总能用各种有趣的生活哲学,来解释苦涩难懂的高数定义。讲到“一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时,苏德矿这样解释:“就像最近天突然热起来,你要脱衣服。脱到怎样合适呢?一件一件脱,脱到不热了为止。复合函数也一样,一层一层求导,直到内函数的导数有公式,就成了。”

课本上的那些文字内容或许是无味的,但能让这些文字变得有味的就是老师的教学。老师们在备课时,应拓展思维,不要被课本束缚,应多加注意如何把这一部分讲得生动有趣,比如无聊的公式可以用生活中的比喻来解释,难记的历史事件可以通过故事化的描述变得记忆深刻……一节课不应该只是做个课件,按着上面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念下来,更多的应该是体现老师的个性,体现老师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新媒体思维
上海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三百字团”栏目,学生们每天在这个栏目中发表自己三百字的小文章,以此来锻炼写作能力。学生们每天努力去观察生活发现素材,坚持写作,而公众号上的作品还被家长、其他老师看到,并分享到朋友圈中。

“三百字团”栏目很好地利用了新媒体平台,将以往在作文本上的写作转移到网络中,从而将教学由线下扩大到线上,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增多,也能更好利用课后的琐碎时间,学习时间也能有所增加。

唐忠宝老师还会通过微博和学生们“互粉”,“我会去喜欢同学们所喜欢的东西。比如他们爱看什么电视节目,我也会去看。通过微信、微博我关注学生们的动态。”甚至有不少人通过他的粉丝后援会微博了解上课动态、相互交流。

互联网时代下,在教学中,老师们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来扩展课堂。可以通过微信群解答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将课堂上的答疑解惑搬到社交平台进行;可以通过直播授课,打破以往学生只能来校与老师进行互动的常规教学模式。
用户思维
其实,课堂归根结底是为了将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所以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够有点用户思维。

用户体验对于教育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老师的教学一切都要围绕学生而展开,准备的段子也好,创新的内容也好,利用新媒体手段也好,都是以教会学生知识为根本目的。而最能及时了解到用户体验的方法就是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从学生的反应中得到他们对课程学习程度的反馈。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周老师将弹幕带到自己的教学中,学生手持平板,随时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疑问,而这些问题将会同步在课件之中,老师可以及时调整授课过程和进度。这样的“实时互动”实际上是给学生们提供及时表达困惑、评论的机会,把学生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既是对尊重用户的体现,也便于老师自己根据学生评论的内容及时去了解和反馈。
老师们,互联网时代下,您要做的远远不仅是“上课管纪律”了,这些思维都是应对时代变化所需,您学会了吗?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8 17:59 , Processed in 0.10405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