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08|回复: 0

[美术] 高中美术教案:《通俗的浪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3 16: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目标:
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
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艺术的“雅”、“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两张不同时期的唱片封面,短短数十年唱片封面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到的有以下2点:1、大众的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刻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2、经济、科技的发展刺激了美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的出现。通过这问题引出今天的课题“通俗的浪潮”。)

二、美术作品有“雅”、“俗 ”之分。
1、《烟草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你怎么看待这件作品的?
(在《新华字典》中,对雅的解释是“正规标准”和“美好大方”。而俗呢,则为“大众习见”和“趣味不高”。)
这其实不是件“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很现在商店卖唱片附送的明星海报是一个道理。这些画是水彩画,并使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完成的,画了个时髦的女性,形象画的很逼真;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但很受老百姓欢迎。但在当代这种海报已成为旧上海大众文化的重要标志,很有文化的特殊性,成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所谓大俗即大雅。所以“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电影海报(越接近大众文化,越被大多数人认同,就越容易显得“俗”气。)  (电影海报的作用,就是准确快速的传达给你电影的信息。)

老电影海报(松花江上、飘)。这组海报有什么特点?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海报基本上以手绘的方式,采用西画颜料和西画造型方法完成的。)
美国商业大片海报 (指环王、蝙蝠侠)。海报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代海报基本都属于电脑美术作品,电脑上的制作的普及代替了传统的手绘,其更具观赏性。应大众的审美的需要,出现了有很强视觉效果的海报。)
文艺电影海报 (霸王别姬、花样年华、红高粱)
(相对来说文艺片的海报更具艺术性一些。)

3、通过3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对美术作品“雅”、“俗 ”的认识。
① 《六顺图》,商品画,技法比较糟糕,画面表现手段很平常无奇,其题材也很显俗气。
《小鱼都来》齐白石,画面的题材很平俗,画家在表现这题材却一点也不俗气,直率自然,有不可言说的清旷意境,当然和他幼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② 《月景》商品画,这样的画表现的很有大众讲的所谓“像”的因素。在色彩搭配上和写实技巧上还有待提高。
《星夜》凡高,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极具个人魅力。
③ 《瓯海中学校园雕塑》其雕塑,很老套,类似雕塑很多,有很强的“俗”气。
39英尺高的现代雕塑《汉堡王子》,讲述了很抽象的形象表达了伟大的政府混乱。

小结:“雅”与“俗”本无固定的界定标准,且“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认识“雅”、“俗 ”之分,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通俗文化带来的艺术创作灵感。
出示文革宣传画,并简单描述这段文化的特征。
(思考:假如以这段历史为背景,你可以做出怎样的美术作品?)

作品欣赏
1、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画家想表达什么想法?)
面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的转变,艺术家所作出的阐释,充满了智慧、幽默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他以观念主义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残存的英雄主义幻觉及其没落。两种文化的的碰撞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对波普艺术图像风格的个人化阐释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和符号。

2、张晓刚的《大家族》系列 (这些画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画面中的人物有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他的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那种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仿佛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路历程对年长者来说,这是一种回忆;对年轻人来说,这里有着某种难以言传的神秘。

3、酷必得网站形象广告
这则广告都以文革视觉文化为基本造型元素,几个外形俊朗的时尚青年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武斗形象,或三个男青年手持利斧,跨步站立,或几个男女青年都右臂曲起举在胸前作出捍卫的姿势,配以弟兄们,砍和姐妹们,上等双关广告语,将上网和砍价这两个概念用诙谐和戏谑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应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解构文革视觉文化的尝试,用特殊年代的视觉形象来激活酷文化的内核,获得颇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四、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哪些大众文化的元素。

1、《亚威农少女》毕加索
主要是参考非洲土著艺术,特别是非洲面具。
2、《玛丽莲·梦露 》  安迪·沃霍尔
以梦露的照片为型,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
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3、《盘》 汪正虹
以中国传统的盘为原形,用玻璃钢制作,放大了数倍后做成雕塑。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展现给世人。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4、《赤色的威胁 》曾岳
     以中国古代地震仪为型,以当代 “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为主题,作者通过一种非常巧妙、幽默的艺术语言,展现给大家。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美术作品的细致观察,进而发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我们要多去接触一些高雅艺术,不断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19 18:53 , Processed in 0.10807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