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240|回复: 2

[资料] 2012年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模块--考试大纲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23: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12年福建教师招考 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识记】【应用】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域感觉器官的事务的个别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务的整体的反应。
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如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觉,但却会引起不同的知觉。(3)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生理基础,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的感觉有无经验均能产生,经验可使感受性更加敏锐,但知觉的产生离不开经验,它更多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2)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3)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在心理学中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才把感觉从知觉中区分出来加以讨论。
应用:
(一)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就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有:
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2、教具直观(模象直观)通过模型、仪器、图片、图表、幻灯等手段。摸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材料。
3、言语直观: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者配合使用,把语言和形象合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完好的效果。
(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结果。
1、根据感知对刺激度依有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
2、根据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对比规律,在绘图、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显著。在教学中,凡要学生重点感知的对象都必须突出强调,使它们从其内容中突出出来。
3、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应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如活动卡片,活动模型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视听工具。
4、根据知觉的整体性,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晰地感知。
5、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要求在直观教学中,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
(三) 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视察力。既能巩固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1.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的能力
(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
(三)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
3.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
4.观察时要运用言语
(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另外,持之以恒的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这一点比观察本身的收获更为重要。
(2)记忆的种类、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识记】、【理解】、【识记】
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以小学生为例,一般而言,凡是引起小学生强烈情绪体验,易于理解的事物记忆较快 而且记忆保持时间也较长.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 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 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 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一般来说,小学生回忆能力随 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外在线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提高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正确组织学生复习—-要及时复习,复习要注意科学性,复习形式多样化。
  2、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
  3、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4、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
  5、让多种分析器参与记忆活动。
  6、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1、采用动机诱发的方法,动机诱导法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授课通常使用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好的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
3、具体知识记忆方法的指导,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善于摸索,总结具体知识记忆 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关键.)
(3)想象及想象力的培养【识记】、【理解】
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立体几何为例,使学生建立在正确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了解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材,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该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立项,把幻想通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4)思维的类型、思维品质及其培养【识记】、【理解】
思维的类型: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个体思维品质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一般来说,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以下特点: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逻辑性和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5)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理解】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 ——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人的知觉特点。
人的知觉的整体性有时会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即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在定势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下的影响下,人会对刺激情景以某种方式进行反应,定势对于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的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被突破。
3、已有的知识经验。
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4、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情绪因素对解决问题有的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肯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解决。相反的,否定的、消极的情绪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动机因素对解决问题也可产生影响。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认识的兴趣等,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动机,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效果,动机水平或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相同。总体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成正比。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5、原型启发。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具体事务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务叫原型。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
6、个性因素。
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等个体因素对于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能力强者,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强的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表现出优势。
创造性及其特征
1、概念: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6)注意及其规律的运用【应用】
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主要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轻松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新颖、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教师在教学中药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汇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使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此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地要求学生用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产生疲劳,而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如边听课边记笔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感的发展及其教育【识记】
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暴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学会情绪规则,恰当表达情绪;
学会心理调整,保持愉快心境;
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 —认知调节法、语言调节法、意志调节法、转移注意法、释放法等。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
帮助中学生学会合情合理的提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培养中学增强挫折的耐力,学会调节情绪、情感的本领。
什么是情感教育?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意志品质及其培养【识记】
意志:人在有意识的活动中,同克服内在的和外在的困难相联系,而坚持实现行动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的特征:
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
意志品质的培养:
人民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集体实践活动对于意志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使他们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习惯,主要做法有: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即一个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青少年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因为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才能使学生正确的确立自己的行动目的,并对一切个人的、团体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和荣辱,才能使学生拥有高度的责任感,明确生活的目的,追求崇高的理想。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除结合教学内容或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述意志锻炼的意义、锻炼的方法外,还应当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意:(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任务,同时又是他们能及的。(2)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与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例如,对于容易盲从的学生,教师应多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其对社会、集体和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怯懦的学生,则应多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以增强其信心和勇气;对于任性和固执的学生,应该从目的性和原则方面着手培养,使他们理解固执与顽强的区别。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周围人们的影响、集体的委派任务、榜样的教育等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
3、人格发展与教育
(1)需要、动机、兴趣与教育【识记】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是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生来就具有的,可称为原始性动机,或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包括饥饿、渴、性、睡眠、温冷、解除痛苦等。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可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或心理性动机等。包括友谊、爱情、亲和、归属、认可、独立、成就、赞许等。这种分类只具有相对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保持学生的好奇心;(3)运用多种有趣的方式呈现知识;(4)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能的学习目标;(5)设法满足学生各种缺失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指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认知变量,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2)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使用以下教学策略:①展现教师的热情。教师学习应充满热情和激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在工作和职业中表现出自己的决心。②让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③使学习富有意义。教师应确定学生的兴趣,在培养创造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④教学技巧多样化。⑤提供明确和反馈。⑥表示关心。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待学生一定要真诚、热情、富有同情心。)
兴趣与教育:
(2)能力的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能力的培养【识记】
能力的类型:能力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
能力的差异:指个体和群体在各类能力方面的差异。能力类型差异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智力的类型差异,是指智力组成因素的质的差异。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个别类型差异。
    特殊能力类型差异  特殊能力是由若干种不同能力构成的。研究表明,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组合来保证。
总之,构成特殊能力的各种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某种能力的薄弱,可以由其他的能力或能力组合的发展来补偿或代替。
能力的测量:
能力测验分为两类:成就测验、性向测验
能力测验具备四條件:1.标准化与常模2.信度3.效度4.实施程序与积分方法
能力的培养:
(3)气质与教育【理解】
气质与教育:
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对此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特征。第二,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即气质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第三,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即先天因素占主要地位。气质较多地受神经系统类型的影响。第四,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的气质影响着教与学的方式和效果。在教师方面,气质是教师教育和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点,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教师,由于心理活动强弱、快慢不一样,教育和教学上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风格,取得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必须要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发挥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在学生方面,学生的气质特征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因势利导地使之在已有的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个性。
(4)性格的形成与教育【理解】
性格的形成与教育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是一类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组织和选择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学习心理
(1)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的基本理论【识记】【理解】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学习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起重要作用;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学习动机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理解】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3)学习迁移与教学【识记】【理解】
学习迁移的概述  
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    其他活动的影响
种类
  ①正迁移与负迁移;
  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③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④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与教学
1、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相似性  ②原有认知结构  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促进迁移的教学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识记】、【理解】
知识学习  
1、类型: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
3、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①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②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
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5)技能及其特点、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培养【识记】【理解】
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1、操作技能是外显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隐活动,既操作技能具有外显性,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
2、操作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具体的客观事物,心智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头脑中的观念和映象,即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
3、操作技能始终是连贯的,各环节缺一不可, 而心智技能一旦形成,一环一环的推理过程则被高度压缩和简化的直接提取所取代,即心智技能具有简约性。
联系:
1、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就是说,心智技能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
2、心智技能要通过操作技能表现出来,它是外部动作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3、这两种技能的形成都与个性特征有关, 镇定、灵活、勤奋、认真、责任感等都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这两种技能的形成都有助于高效而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复杂的问题。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操作定向阶段(二)操作模仿阶段(三)操作整合阶段(四)操作熟练阶段
操作技能训练的方法
(一)指导练习法(二)仿真训练法(三)实地训练法
(四)时间-动作分析法(五)程序训练法
心智技能的形成
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 前苏联)
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
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
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
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
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一)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三)正确的使用语言。
心智技能的训练方法
(一)发现法(二)提纲挈领法(三)范例法
(6)学习策略及其种类【理解】
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特征:
①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②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③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④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1、定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常用的几种方法:
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②排除相互干扰; 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④多种感官参与;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1、定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
①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 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
②做笔记; ③提问; ④生成性学习; 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组织策略
1、定义:使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常用策略:
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③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
(一)概念: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①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包括对人人作为学习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②元认知控制(何时、如何做什么):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2、常用策略: 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7)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识记】
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 →认同 →内化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1)心理健康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识记】
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识记】、【理解】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
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
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
6、教师心理
(1)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理解】
教师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教师期望的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塔森尔效应。罗塔森尔效应,即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预言或效应,产生对这种情境的适应的预言或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受教师自身的因素,学生的人格的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认识的影响。
(2)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识记】
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反思,波斯纳采用数学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来描述这种关系.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是: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具体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观摩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通过对优秀教师的观摩,分析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课堂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
(2)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5——20分钟),进行小型课堂教学,可以摄制录像,课后进行评价。
(3)进行专业训练。专家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新教师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
(4)教学经验反思。教学经验的反思,也称反思性实践或者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研究,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4点)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理解】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现
      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4、课堂练习
      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往往缺乏响应的规范。
6、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的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3: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把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24分)
1.如果a , b , c满足c<b<a , 且 ac<0 ,那么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ac   B.c(b-a)>0   C.cb2<ab2    D.ac(a-c)<0
2.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的值(       )
A.等于80°    B.小于180°
C.大于180°    D.不能确定
3.某地2004年第一季度应聘和招聘人数排行榜前5个行业的情况列表如下:
行业名称    计算机    机械    营销    物流    贸易
应聘人数    215830    200250    154676    74570    65280
行业名称    计算机    营销    机械    建筑    化工
招聘人数    124620    102935    89115    76516    70436
若用同一行业中应聘人数与招聘人数比值的大小来衡量该行业的就业情况,则
根据表中数据,就业形势一定是(       )
A、计算机行业好于化工行业    B、建筑行业好于物流行业
C、机械行业最紧张            D、营销行业比贸易行业紧张
4.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人轮流跳一次称为一轮,每轮按名次从高到低分别得3分、2分、1分(没有并列名次),他们一共进行了五轮比赛,结果甲共得14分;乙第一轮得3分,第二轮得1分,且总分最低.那么丙得到的分数是(      )
A.8分      B.9分       C. 10分        D.11分
5.如图,在一个由6个圆圈组成的三角形里,把1到6这6个数分别填入图的圆圈中,要求三角形的每条边上的三个数的和S都相等,那么S的最大值是(       )
?A.9            B.10      C.12     D.13
初中数学专业知识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C  6.A  7.C  8.D
二.填空题
9.20  10. (2,5)或(4,4)  (填一个即可)  11.
12. 10   13.   14. 1
三.解答题
15、解:把x=1代入原方程并整理得(b+4)k=7-2a
要使等式(b+4)k=7-2a不论k取什么实数均成立,只有
解之得  ,
16、解:设每月用水量为x ,支付水费为y元.则
由题意知:0<c≤5       ∴ 0<8+c≤13
从表中可知,第二、三月份的水费均大于13元,故用水量15 、22 均大于最低限量a ,将x=15,x=22分别代入②式,得
解得  b=2, 2a=c+19     ⑤
再分析一月份的用水量是否超过最低限量,不妨设9>a,将x=9代入②,得
9=8+2(9-a)+c,即2a=c+17  ⑥
⑥与⑤矛盾.
故9≤a,则一月份的付款方式应选①式,则8+c=9, ∴ c=1
代入⑤式得,a=10.
综上得 a=10,b=2,c=1.
17.解:⑴ 以H为坐标原点,HK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当电缆最低点离水平地面距离为6米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40,6)
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令x=0, 则y=22.
∴电缆塔柱用于固定电缆的位置离地面至少应有22米的高度.
⑵ 以D为坐标原点,DC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此时抛物线解析式为
易知:E(0,20)  F(50,30), 代入解析式可求得

易求得斜坡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设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x=m与抛物线交于M,与斜坡交于N.
则:
∴ 当m=25时,MN的最小值为13.75
即在竖直方向上,下垂的电缆与地面的最近距离为13.75米.
18.解:⑴ ∵∠AEB是圆内接四边形BCDE的一个外角,
∴∠AEB=∠C=90°∴△AE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⑵ ∵∠FBP、∠ADP对同弧PE,∴∠FBP=∠∠ADP,
∵正方形ABCD,∴∠FPB=∠APD =90°,BP=DP,
∴△FBP≌△ADP,∴PF=PA,
∴PF+PB=PA+PB=AB.
⑶ ①当P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如图1),PF-PB=AB.
∵∠PBF是圆内接四边形BEDP的一个外角,∴∠PBF=∠ADP,
∵正方形ABCD,∴∠FPB=∠APD =90°,BP=DP,
∴△FBP≌△ADP,∴PF=PA,
∴PF-PB=PA-PB=AB.
② 当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时(如图2),PB -PF =AB.
∵∠PBF、∠ADP对同弧,∴∠PBF=∠ADP,
∵正方形ABCD,∴∠FPB=∠APD =90°,BP=DP,
∴△FBP≌△ADP,∴PF=PA,
∴PB-PF = PB-PA =AB.
第二部分答案
.
名词解释:
.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二.填空:
1、义务教育;2、难、繁、偏、旧;3、教学;4、终生学习;
5、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6、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7、实践与综合应用;8、引导者。
三、判断:
对;2、错;3、错;4、对;5、对
四、简答:
1、(1)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的价值;
(3)数学学习内容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
(4)数学教学;
(5)评价改革;
(6)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4-11-17 2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多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4 19:34 , Processed in 0.36202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