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07|回复: 0

[习题] 2015教育学考试练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9 09: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判断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名言。
(×)3、学校教育是万能的。
(×)4、教育并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界也有。
(√)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6、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不仅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也有负向的阻碍作用。
(√)7、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3、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4、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了。
(×)5、真正的教师威信只有依靠行政手段来建立,才能让学生信服。
(×)6、教科书又称课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材。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办好学校,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
(√)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3、直观教学手段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运用得越多越好。
(√)4、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发挥积极作用,也能产生消极影响。
(×)5、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6、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慢进”,而是要加速度、赶进度、大跃进。
(×)7、试题难度越大,表示题目越难,区分度也越大。
(×)8、在目前世界范围内,班级上课制是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唯一的教学
(×)1、道德是个体现象,品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2、在德育工作中,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始终是相矛盾的。
(×)3、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4、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指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与德育课教学相比,其他各科教学是间接的、隐性的德育途径,主要以“渗透”的方式进行。
(√)6、学校是整个德育网络的支点,在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
二、选择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当推【《学记》】。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被确立。
3、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埃及】。
6、【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7、【专业性】并不是基础教育的特征。
8、“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凯兴斯泰纳】
2、【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将“实施素质教育”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的教育法律是【2006年的新《义务教育法》】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5、“师者,人之楷模”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7、【民主型】是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
8、【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9、【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
10、【创造性】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1、就教学过程的基本发展阶段来说,【理解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2、【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导向和激励作用。
3、教育性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之间的的必然联系。
4、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活动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5、【准备性】参观是学习新课前为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而进行的参观。
6、古代学校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它类似于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
7、【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
1、在德育的各构成要素中,【政治教育】是根本。
2、学生“知错还犯错”属于【思想】性质的矛盾。
3、下列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方式的是【隐性课程】。
4、【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5、针对学生缺乏毅力、说到做不到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持之以恒】。
6、在德育中,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要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三、解释
1、学校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进程中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人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1、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社会对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期待。
2、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的交往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指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包括校容校貌、班风学风、礼仪习惯、人际关系等。
1、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1、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固心理特征。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部分,是稳定的倾向和特征,偶尔的道德行为不是品德。
2、德育网络:是指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
四、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活动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3、我国奴隶社会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六艺】,而封建社会则以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为教育内容。
4、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教育学的根本方法。
1、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对整个教育活动发挥着【导向】、【调控】和【评价】功能。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一是培养【建设者的接班人】,二是坚持【全面发展】;三是具有【独立个性】。
3、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4、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三个课程理论流派是:【儿童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和【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5、【为了每个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6、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三种形式。
1、【综合课】是小学各科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课型。它最基本的结构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知识】、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组成部分,通常称为“五环教学”。
2、从教师施教的工作系统来说,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构成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来说,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等四个基本发展。
1、德育的构成要素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五个部分组成。
2、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主要有【联席会议】、【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和编印刊物等。
3、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流】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
4、根据广义德育的界定,可以把德育途径划分为【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三类。
五、简答
1、当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
答:(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2、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答:(一)遗传因素。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因素。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作用。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1、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1)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2)五育中的任务不仅有其特定任务、内容和功能,而且对其他各育又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3)五育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统一整体,从各方面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4)在不同阶段可有不同重点,但不能忽视任何一育,否则就会影响其他各育的实现,影响人的各面发展。
2、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你认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一、高尚的师德(1)热爱德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二、宽厚文化素养。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求知欲更强,教师应使自己的专业更加精深,文化素养更加宽厚。三、专门的教育素养。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教育研究素养。四、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有轻松愉快的心情,要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1、你认为一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答: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过程严密;教学艺术高超;教学效果优良。
2、简述班级上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答:优越性:(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正常展开(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较科学。(3)注重集体化、社会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局限性:(1)容易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2)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3)容易将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割裂(4)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5)不便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1、当代我国学校德育应更新哪些内容?
答:(1)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教育(2)公平与法律意识的教育(3)生态与环境意识的教育(4)开放与全球观念的教育(5)改革与创新精神的教育(6)行善与防恶意识的教育(7)诚信、性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
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一)学科教学(二)课(校)外活动(三)社会实践活动(四)团(队、会)组织及其活动(五)校(班、周、晨)会(六)班主任工作(七)校园文化
六、论述
1、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师们引导学生学习,指明学习目的和方向。(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组织纪律性,且有规划地去发展、完善自己。(3)学校教育科研自觉地调节环境的影响。环境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影响。(4)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完善自我。(5)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引导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七、分析
1、王老师教学生认识圆柱体。首先,他出示一个易拉罐,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教师转动易拉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其特点,并让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圆柱体的特点;接着,老师又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学生纷纷举手。老师先后请了一位胆小、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和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答,并对这两位学生予以鼓励;最后,老师让每一个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圆柱体,做完后又让学生根据自制的圆柱体说出其特点。
试分析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答:原则:(1)目标性原则。主要目标是讲解圆柱体知识。(2)教育性原则。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授予学生科学知识。(3)实践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4)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积极性。(5)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6)巩固性原则。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来巩固知识。(7)因材施教原则。老师分别请一位胆小不爱发言的学生和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答问题。  主要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2)谈话法。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4)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配合讲授和问答,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表演和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5)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各种练习,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6)实验法。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圆柱体并且说出特点。
2、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随即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试分析陶先生在教育男生时,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答:德育原则: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2、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 2、情感教育法(陶冶)3、品德教育法(评价)。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1 05:01 , Processed in 0.36477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