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08|回复: 0

[幼教] 2014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10-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7: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创办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
A.湖南幼稚园
B.河北幼稚园
C.湖北省立幼稚园
D.鼓楼幼稚园
2.“要求幼儿认识国旗、国徽”,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 )
A.远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领导体制为( )
A.园长负责制
B.园长责任制
C.园长职级制
D.园长级别制
4.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A.粘液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5.“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下来的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新学制
D.壬戌学制
7.学前儿童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
B.提高儿童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儿童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儿童鉴赏美的能力
8.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刺激
D.表象
9.没有预定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属于(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0.“培养小班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 )
A.远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1.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 )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12.幼儿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较低级的经验和感性知识,这说明幼儿的学习具有( )
A.直观性
B.具体性
C.初浅性
D.细致性
13.一位新入园的儿童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老师最好的回答应是( )
A.“老师不知道。”
B.“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C.“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D.“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14.在幼儿的交往关系类型中,被拒绝型的幼儿主要表现出的特点是( )
A.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
B.既漂亮又聪明,总是得到教师的特殊关照,鹤立鸡群
C.长相难看衣着陈旧,不爱干净
D.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很高,常有攻击行为
15.幼儿认为物体会浮是因为它想洗澡,球会从椅子上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这种判断是按( ) 进行的。
A.直接的逻辑
B.生活的逻辑
C.客观的逻辑
D.类比的逻辑
16. 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是( )
A.强化物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惩罚
17.下列不属于按照制定教育政策的主体划分的是( )
A. 党的教育政策
B. 国家的教育政策
C. 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D.基本政策
18.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19.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
A.家庭生活方式
B.家庭经济状况
C.家庭结构
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20. 3岁以后,儿童( )
A.个性萌芽
B.个性尚未发生
C.出现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D.个性的独特性迅速发展,而稳定性发展缓慢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无意注意 2.敏感期 3.学习动机
4. 教育政策 5.质的研究 6.近期目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意义。
2. 简述婴幼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3.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4.实施幼儿智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 试述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湖北省立幼稚园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于 1903 年在武昌创立。
2.A【解析】远期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A【解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领导体制为园长负责制。
4.D【解析】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 征。
5.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 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6.A【解析】癸卯学制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
7.C【解析】形成儿童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
8.A【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B【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
10.B【解析】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11.B【解析】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
12.C【解析】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具有初浅性的特点。
13.B【解析】幼儿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使幼儿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 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
14.D【解析】在幼儿的交往关系类型中,被拒绝型的幼儿经常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很 高,常有攻击行为。
15.B 【解析】 生活的逻辑没有一般性原则, 不符合客观规律, 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 属于“前逻辑思维” 。
16.B【解析】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7.D【解析】根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 体的教育政策。
18.B【解析】教师避免使用否定性语句,是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19.D【解析】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fc1 是对儿童身心发展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
20.C【解析】个性不是生来就有的,3 岁以后,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出现比较稳定的个性 特征。
二、名词解释
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3.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 内在心理过程。
4. 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 统称。
5.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 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6.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 终目标服务的。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保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2)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 (3)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 (4)有利于推进教育法制建设。
2.(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 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 个月);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 个月~2 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 岁以后)。
3.(1)保教结合的原则; (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 (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4.(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 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七种。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的需求,如饥饿、口渴、求食、睡 眠等,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获得安全感,避免威胁的需求。婴幼儿由于无力 应付环境中不安全因素的威胁, 他们的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强烈。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寻求 温暖和友好关系的需求,包括被他人接纳、爱护、关注、欣赏、支持等。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如信心、名誉和声望等。求知需要是指个体希望了解自己、他人 及各种事物变化的需要。 审美需要是指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精神层 面提高人生境界的需求。马斯洛指出,只有当个体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才可能寻求更高 一级的需要。
2.(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 fc1 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主要矛盾 ①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目标; ②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 (2)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间的教育坡度 ①调整观念; ②体制方面保持沟通与衔接关系; ③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相互靠拢。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一)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职业教育
D.学校教育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4.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
A. 动作发展正常
B. 认知活动积极
C. 情绪积极向上
D.道德发展良好
5.思维处在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或转移。这是( ) 的思维特点。
A.托班幼儿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6.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交往
7.儿童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是( )
A.探究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状态性注意
8.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研究发现,出生后头4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最快,已经发展了( )
A.70%
B.60%
C.65%
D.50%
9.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
A.破坏性
B.情绪性
C.目的性
D.情境性
10.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11.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体现的幼儿情感是( )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实践感
1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4.快乐和( )是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喜悦
B.高兴
C.兴奋
D.兴趣
15.( )一般指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A.智力
B.智商
C.想象
D.能力
16.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是(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17.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18.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原则的是( )
A.教育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色彩性原则
19.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时期是( )
A.1.5~2岁
B.2~2.5岁
C.2.5~3岁
D.3~3.5岁
20.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A.粘液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中期目标
2.直观形象法
3.幼小衔接
4. 激情
5.同伴关系
6.洛克的“白板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 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2.常见的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 简述幼儿的品德结构。
4. 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试述应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动机。
2. 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镇上的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识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琪琪的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害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
结合案例,分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价值。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B【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中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 ”
3.D【解析】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推动 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4.D【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动作发展正常、认知活动积极、情绪积极向上、 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5.A【解析】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思维处在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 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或转移。
6.A【解析】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7.C【解析】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 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8.D【解析】根据布卢姆的研究,儿童的智力水平从出生到 4 岁已发展到 50%。
9.C【解析】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 发生的行为。
10.C【解析】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11.C【解析】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
12.D【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 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13.B【解析】食物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属于先天的本能反应,因此食物是无条件刺激,唾液是 无条件反应。
14.D【解析】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15.A【解析】智力也称一般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16.B【解析】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17.B【解析】教师在保教结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8.D【解析】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要遵循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美观、经 济的原则。
19.A【解析】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想象,到 1.5 岁以后开始出现想象的萌芽。
20.B【解析】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 特征。
二、名词解释
1.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 fc1 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 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直观形象法是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获得表象 和直接经验的方法。
3.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 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 现。
5.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6.洛克的“白板说”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 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 (2)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 (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 (7)个别差异性显著。
2.(1)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 (2)侵犯学生的入学权; (3)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4)随意开除学生。
3.(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4.(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 (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2.(1)动作发展正常; (2)认知活动积极; (3)情绪积极向上; (4)人际关系融洽; (5)性格特征良好; (6)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6)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二)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部1951年制订( ),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
A.《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B.《幼儿园暂行规程》
C.《奏定学堂章程》
D.《幼儿园规程》
2.以下对保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儿童吃好、穿好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3.首次提出“情商” 概念的是( )
A.加德纳
B.加德曼
C.戈尔纳
D.戈尔曼
4.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5.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是( )
A.机械识记
B.形象记忆
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记忆
6.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7.让三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是很困难的,只有当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后,才能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这反映了遗传素质的( )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A.可塑性
B.差异性
C.成熟程度
D.先天性
8.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由此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能动性
C.主观能动性
D.互补性
9.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
A.机械识记
B.形象记忆
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记忆
10.从儿童听觉发展看,新生儿的听觉特点是( )
A.没有听觉
B.听觉个别差异小
C.听觉个别差异大
D.听觉没有差异
11.( ) 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维果斯基
D.戈尔曼
12.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 )
A.4.5~5.5岁
B.4~5岁
C.5~6岁
D.6.5~7.5岁
13.儿童因为长期精神压抑或紧张而导致厌食、自闭、孤独等症状,这是由于( )
A.学校与家庭教育不一致所致
B.幼儿园教育条件不够好所致
C.现在的医疗条件不够好所致
D.儿童心理上积聚的能量得不到及时发泄所致
14.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哪种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
A.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一切为了孩子
B.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C.当父母亲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相抵触时,以父母的观念为准
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学者关于学习的分类的是( )
A. 知识的学习
B.道德的学习
C. 技能的学习
D. 行为规范的学习
16.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强化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D.社交技能的发展
17.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这是幼儿思维的( ) 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近视性
D.经验性
1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的是( )
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19.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0.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因为知觉具有(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依恋 2.幼儿园环境 3.常规
4. 教育法律救济 5. 巴布金反射 6.个案研究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 试述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发生。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3. 简述幼儿心理的发展阶段。 4.幼儿教师应享有哪些权利?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试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2. 试述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一项研究表明:缺乏自尊感的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退缩、不合群等性格特征;有自尊的儿童是积极、富有朝气、机智、好与人交往的。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自尊的感受主要来源于周围的人们,而教师、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为了保护、培植、发展幼儿的自尊感,幼儿教师必须走出减弱、损害幼儿自尊的误区。
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自尊。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育部 1951 年制订《幼儿园暂行规程》 ,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
2.D【解析】使用排除法可选择保育工作要求“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
3.D【解析】戈尔曼最早提出情商的概念。
4.C【解析】 “培养儿 fc1 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德育范畴。
5.A【解析】机械识记指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6.B【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来体现的。
7.C【解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8.C【解析】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 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D【解析】语词逻辑记忆也称逻辑记忆或词的抽象记忆等,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 果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10.C【解析】新生儿的听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可以经过训练得到提高。
11.A【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12.C【解析】幼儿 5 岁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13.D【解析】儿童因为长期精神压抑或紧张而导致厌食、自闭、孤独等症状,这是由于儿童
心理上积聚的能量得不到及时发泄所致。
14.D【解析】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
15.B【解析】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 学习。
16.C【解析】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 心问题。 17.B【解析】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会出现“好心帮倒 忙”的情况。
18.A【解析】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属于感觉运动游戏。
19.D【解析】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20.D【解析】知觉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 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 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 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 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 方面的要求。
4.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 救的法律制度。
5. 巴布金反射指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 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6.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 fc1 ��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 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 (2)把幼儿健康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3.(1)婴儿期(0~1 岁),也叫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 个月);婴儿早期(1~6 个月);婴儿 晚期(6~12 个月)。 (2)先学前期(1~3 岁),也叫幼儿早期。 (3) 学前期(3~6 岁), 也叫幼儿期。 包括幼儿初期(3~4 岁); 幼儿中期(4~5 岁); 幼儿晚期(5~6、 7 岁)。 (4)学龄期(6、7~18 岁)。包括学龄初期(6、7~11、12 岁);学龄中期(11、12~14、15 岁); 学龄晚期(14、15~17、18 岁)。
4.(1)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5)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2.(1)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2)教育必须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 (3)注重感官教育; (4)通过“工作” ,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对儿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爱护; (2)对其行为多予以积极评价,并教会他们对他人评价做出更积极的解释; (3)学会对失败和挫折进行合理的自我归因,不要完全否定自我; (4)多选择同自己年龄、性别、职业、能力、态度和经济社会地位相近或相似的人进行社 会比较; (5)多出现在能显示自我真实价值和品质的场合,以获得正确的信息反馈和评价。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18 11:11 , Processed in 0.11188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