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一、考试性质 初中 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 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 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 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四、考试范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目标 ⒈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⑴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⑵ “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⑶ “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来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等. ⑷ “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⑸ “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⒉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层次: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具体涵义如下: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 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以下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分述如下: 数 与 代 数 (一)数与式 ⒈ 有理数 考试内容: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 实数 考试内容: 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⒊ 代数式 考试内容: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考试要求: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析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⒋ 整式与分式 考试内容: 整式,整式加减,整式乘除,整数指数幂,科学记数法. 乘法公式: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3)会推导乘法公式: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会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⒈ 方程与方程组 考试内容: 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会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⒉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⒈ 函数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变量,函数及其表示法. 考试要求: (1)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能举出函数的实际例子.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⒉ 一次函数 考试内容: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gif,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⒊ 反比例函数 考试内容: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0.gif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⒋ 二次函数 考试内容: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能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推导和记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空 间 与 图 形 (一)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角. 考试内容: 点、线、面、角、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在实际背景中认识,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⒉ 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试内容: 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4)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5)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基本性质, (6)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8)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⒊ 三角形 考试内容: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中位线,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5)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⒋ 四边形 考试内容: 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平面图形的镶嵌. 考试要求: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4)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 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5)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⒌ 圆 考试内容: 圆,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全面积. 考试要求: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4)了解切线的概念、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5)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⒍ 尺规作图 考试内容: 基本作图,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考试要求: (1)能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3)能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4)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⒎ 视图与投影 考试内容: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视点、视角,盲区,投影. 考试要求: (1)会画简单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示意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4)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5)知道物体阴影的形成,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6)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含义,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7)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二)图形与变换 ⒈ 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考试内容: 轴对称、平移、旋转. 考试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或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或平移、旋转)的性质及其相关性质. (4)利用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⒉ 图形的相似 考试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图形的相似及性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图形的位似,锐角三角函数,30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45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60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角的三角函数值. 考试要求: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3)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5)通过实例了解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6)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 tanA),知道30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45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60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gif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7)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图形与坐标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试要求: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图形与证明 ⒈ 了解证明的含义 考试内容: 定义、命题、逆命题、定理,定理的证明,反证法. 考试要求: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3)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6)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⒉ 掌握证明的依据 考试内容: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考试要求: 运用以上6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命题的依据. ⒊ 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考试内容: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5)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干一点(外心). (6)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8)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考试要求: (1)会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上述命题. (2)会利用上述定理证明新的命题. (3)练习和考试中与证明有关的题目难度,应与上述所列的命题的论证难度相当. ⒋ 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统 计 与 概 率 ⒈ 统计 考试内容: 数据,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抽样,总体,个体,样本. 扇形统计图. 加权平均数,数据的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极差和方差. 频数、频率,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 样本估计总体,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总体的平均数、方差. 统计与决策,数据信息,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会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与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能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⒉ 概率 考试内容: 事件、事件的概率,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实验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大量重复实验与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 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3)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 题 学 习 考试内容: 课题的提出、数学模型、问题解决. 数学知识的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 考试要求: (1)结合实际,会提出、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六、考试形式、时间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采用闭卷 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七、试卷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 试卷包含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填空题占25%,选择题占12.5%,解答题占62.5%.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作图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应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 全卷总题量(含小题)控制在25~30题,较为适宜. 九、试题示例 (一)填空题: 1.-3的相反数是______.(容易题) 2.太阳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千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gif(容易题) 3.因式分解: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6.gif__________.(容易题) 4.如图1,AB∥CD,AC⊥BC,∠BAC=65°,则∠BCD =________度.(容易题) 5.“明天会下雨”是 事件.(填“必然”或“不可能”或“可能”)(容易题) 6.如图2,正方形ABCD是⊙O的内接正方形,点P是⌒CD上不同于点C的任意一点,则∠BP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度.(容易题)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9.gif |
7.不等式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1.gif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容易题) 8.甲、乙俩射击运动员进行10次射击,甲的成绩是7,7,8,9,8,9,10,9,9,9,乙的成绩如图3所示.则甲、乙射击成绩的方差之间关系是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3.gif______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5.gif(填“<”,“=”,“>”).(容易题) 9.如图4,已知AB⊥BD,ED⊥BD,C是线段BD的中点,且AC⊥CE,ED=1, BD=4,那么AB=__________.(中等难度题) 10.一个机器人从点O出发,每前进1米,就向右转体α°(0<α<180),照这样走下去,如果它恰能回到O点,且所走过的路程最短,则α的值等于.(稍难题) (二)选择题:(A、B、C、D四个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1.下列各选项中,最小的实数是( ). A.-3 B.-1 C.0 D.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7.gif (容易题) 12.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29.gif B.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1.gif C.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3.gif D.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5.gif (容易题) 13. 方程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7.gif的解是( ). A.x=1 B.x=2 C.x=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9.gif D.x=-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39.gif(容易题) 14.如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42.gif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44.jpg
主视图 (容易题) 15.从1,2,-3三个数中,随机抽取两个数相乘,积是正数的概率是( ) A.0 B.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46.gif C.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48.gif D.1 (中等难度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49.gif16. 有一等腰梯形纸片ABCD(如图6),AD∥BC,AD=1,BC=3,沿梯形的高DE剪下.由△DEC与四边形ABED不一定能拼接成的图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正方形 (中等难度题) 17.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50.gif观察下列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依此规律,第(11)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 A.78 B.66 C.55 D.50(稍难题) (三)解答题: 18.计算: |-2| + (4 - 7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52.gif .(容易题) 19.先化简,再求值: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54.gif,其中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56.gif.(容易题) 20. 如图7,∠B=∠D,请在不增加辅助线的情况下,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 并证明.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57.gif(1)添加的条件是 ; (2)证明:(容易题) 21.“国际无烟日” 来临之际,小敏同学就一批公众对在餐厅吸烟所持的三种态度(彻底禁烟、建立吸烟室、其他)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1、2的统计图,请根据下面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59.jpg (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中赞成彻底禁烟的人数有__________人 (2)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 (3)被调查者中,希望建立吸烟室的人数有 人 (4)某市现有人口约300万人,根据图中的信息估计赞成在餐厅彻底禁烟的人数约有____万人(容易题) 22.某班将举行 “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 活动,班长安排小明购买奖品,下面两图是小明买回奖品时与班长的对话情境: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61.jpg |
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解决问题: (1)试计算两种笔记本各买了多少本? (2)请你解释:小明为什么不可能找回68元?(中等难度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63.gif23.一副直角三角板叠放如图所示,现将含45°角的三角板ADE固定不动,把含30°角的三角板ABC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角α (α =∠BAD且0°<α<180°),使两块三角板至少有一组边平行. (1)如图①,α =____°时,BC∥DE; (2)请你分别在图②、图③的指定框内,各画一种符合要求的图形,标出α,并完成各项填空: 图②中,α = °时,有 ∥ ; 图③中,α = °时,有 ∥ .
| | | |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66.gif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67.gif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67.gif | |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68.gif |
(中等难度题) 24. 图1是安装在斜屋面上的热水器,图2是安装该热水器的侧面示意图.已知,斜屋面的倾斜角为25°,长为2.1米的真空管AB与水平线AD的夹角为40°,安装热水器的铁架水平横管BC长0.2米,求 (1)真空管上端B到AD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01米); (2)铁架垂直管CE的长(结果精确到0.01米). (中等难度题)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0.jpg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2.gif25. 如图,已知抛物线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4.gif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对称轴为直线x =2,且与x轴交于点D,AO =1. (1)填空:b =______,c =______, 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 (2)若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E,交x轴于点F,求FC的长;
(3)探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与x轴、直线BC都相切?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稍难题) 26.如图①,在Rt△ABC中,∠C=90o,AC=6,BC=8,动点P从点A出发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 . 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⑴直接用含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6.gif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 =,PD =. ⑵是否存在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6.gif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得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3)如图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8.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9.jpg
参考答案 一、1.3;2.6.96×105;3.(x+2)2; 4.25; 5.可能; 6.45; 7.x>2; 8.<; 9.4; 10.120; 二、11.A;12.D;13.C;14.C;15.B;16.D;17.B; 三、18.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81.gif. 19.解:原式=x-1,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83.gif . 20.方法一:(1)添加的条件是:AB=AD. (2)证明:在△ABC和△ADE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85.gif ∴△ABC≌△ADE . 方法二:(1)添加的条件是:AC=AE. (2)证明:在△ABC和△ADE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87.gif ∴△ABC≌△ADE 21.解:(1)82 (2)200 (3)56 (4)159 22.(1)设买5元、8元笔记本分别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89.gif本、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91.gif本. 依题意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93.gif, 解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95.gif 答:5元和8元的笔记本分别买了25本和15本. (2)设买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97.gif本5元的笔记本,则买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99.gif本8元的笔记本. 依题意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01.gif, 解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03.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05.gif是正整数,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03.gif不合题意, 故不能找回68元. 23.解:(1) 15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10.gif(2) 第一种情形 第二种情形 第三种情形 60 BC AD ; 105 BC AE (或 AC DE ) ; 135 AB DE 24.解:⑴过B作BF⊥AD于F. 在Rt△ABF中,∵sin∠BA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12.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13.gif∴BF=ABsin∠BAF=2.1sin40°≈1.350. ∴真空管上端B到AD的距离约为1.35米. ⑵在Rt△ABF中,∵cos∠BA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15.gif, ∴AF=ABcos∠DAF=2.1cos40°≈1.609. ∵BF⊥AD,CD⊥AD,又BC∥FD, ∴四边形BFDC是矩形. ∴BF=CD,BC=FD. 在Rt△EAD中,∵tan∠EAD=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17.gif, ∴ED=ADtan∠EAD=1.809tan25°≈0.844. ∴CE=CD-ED=1.350-0.844=0.506≈0.51 ∴安装铁架上垂直管CE的长约为0.51米. 25.解:(1)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19.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21.gif,(5,0) (2)解: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23.gif ∵当x=2时,y=4,∴顶点C的坐标是(2,4) ∵在Rt△BCD中,BD=3,CD=4 ∴ BC =5 , ∵ 直线E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FB=FC,CE=BE,∠BEF=∠BDC=90° 又∵ ∠FBE=∠CBD ∴ △BEF∽△BDC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25.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27.gif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29.gif,故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31.gif (3)存在.有两种情形: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33.gif第一种情形:⊙P1在x轴的上方时,设⊙P1的半径为r ∵ ⊙P1与x轴、直线BC都相切 ∴点P1的坐标为(2,r) ∴ ∠CDB=∠CG P1=90°, P1G= P1D=r 又∵∠P1CG=∠BCD ∴ △P1CG∽△BCD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35.gif ,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37.gif,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39.gif ∴ 点P1的坐标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41.gif 第二种情形:⊙P2在x轴的下方时,同理可得 点P2的坐标为(2,-6) ∴点P1的坐标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41.gif或P2(2,-6) 26.解:(1) QB=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43.gif,PD=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45.gif. (2)不存在. 在Rt△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47.gif中,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49.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51.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53.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55.gif. ∵PD∥BC,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78.jpg∴△APD∽△ACB,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57.gif,即: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59.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61.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63.gif. ∵BQ∥DP, ∴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 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65.gif, 解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67.gif. 当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67.gif时,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69.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71.gif, ∵DP≠BD,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73.gif不能为菱形. 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单位长度, 则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75.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77.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79.gif. 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 当PD=BD时,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81.gif,解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83.gif. 当PD=BQ,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83.gif时,即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85.gif,解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87.gif . ∴当点Q的速度为每秒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89.gif单位长度时,经过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91.gif秒,四边形PDBQ是菱形. (3)解法一:如图,以C为原点,以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可知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93.gif,当t=0时,M1的坐标为(3,0); 当t=4时,过点M2作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95.gif轴于点N,则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97.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199.gif. ∴M2的坐标为(1,4).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00.jpg设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02.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04.gif 解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06.gif ∴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08.gif. ∵Q(0,2t)、P(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10.gif,0). ∴在运动过程中,由三角形相似得: 线段PQ中点M3的坐标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12.gif,t). 把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14.gif代入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08.gif,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16.gif=t. ∴点M3在直线M1M2上. 由勾股定理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18.gif. ∴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20.gif单位长度. 解法二:如图3,当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22.gif时,点M与AC的中点E重合. 当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24.gif时,点Q与点B重合,运动停止.设此时PQ的中点为F,连接EF. 过点F作FH⊥AC,垂足为H.由三角形相似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26.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28.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30.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32.gif. 过点M作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34.gif,垂足为N,则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36.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38.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40.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42.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43.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45.gif,即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47.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49.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51.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53.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55.gif. ∴当t≠0时,连接ME,则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57.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59.gif的值不变.∴点M在直线EF上. 由勾股定理得: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61.gif ∴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220.gif单位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