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首页

888zhwcl的个人空间 http://www.0590edu.com/?1720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美学心得(第一百八十一集) 罗国正

已有 4962 次阅读2017-11-17 15:06 | 美学心得, 罗国正

美学心得(第一百八十一集)

罗国正

201710月)

 

2624、当一个客体作为审美对象,同时这对象又被普遍承认它作为这类事物的审美标准,或它已完全符合了以前的既定审美标准时,这时,就很容易将人们误导认为美是绝对客观的,根本不存在任何主观因素。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普遍承认美的东西,不等于所有人都认为是美的东西;加上人的感觉、认识是因时、因地、因情、因年龄等等而变化的,儿童时认为美的东西,到年长时的看法常发生改变;还有,很多事物见多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有了厌恶感;或者,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境界已远远超越了这审美标准时,会觉得这审美对象不美了,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对艺术品的欣赏也是如此,当书画家通过刻苦努力,他们的创作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当初的崇拜者时,就会觉得当年偶像的作品不美了。所以,任何审美对象是否美?最终落实在具体的审美主体产生的美感上。由此可知,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机辩证统一。如果只是抽象地列出几条审美标准,而不附带着实体样板作范本,则会使人忽略了很多具体的细节。而审美活动往往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面对具体的审美对象才能产生美感。理论的抽象概括,在活生生的多彩现实面前,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可惜的是,千百年来,无数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评论家等等,不懂得我前面所讲的道理。更可怕的事情是,千百年来,无数的群众,只凭某些人滔滔不绝地说出某些信念、所谓的道理、或一些抽象的理论、或对未来的一些假设,但根本无法有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作为范本让人们真实感受得到的,这些,其实经受不起非常简单的逻辑推敲的。可是人们却相信了,误入了迷途。所以,人生须懂得审美,在重大问题上,须非常认真地、冷静地、多角度地进行审美。这样,是珍惜生命,不虚渡人生。

 

   2625、具体的美感是产生美的标准、美的理式的现实基础。美的标准、美的理式是对大量的具体美感进行抽象、归纳、总结、概括出来的。

 

2626、对崇高境界的美,有一种这样的理解(不是所有的理解):既是真的,又是善的,能使内心充满着愉悦、吉祥、安康、幸福,外在又使人感到舒适、巧妙、无瑕、独特唯一、非常自然;与自己梦想中美的标准、理式完全契合。与自己的身心浑然契合时,整个生命和精神状态处在通畅无滞之中,产生出多彩无边的纯正气场,就是这么的天设地合,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充满着无限生机,达至天人合一;有着不可遏止的爱慕和陶醉,这时,情不自禁地问:一生还有何求?达到了巅峰的满足感!

 

2627、彻底不幸的人,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美的。

 

2628、真正聪明的人,是能创造条件逐级地享受着不同的美学境界。

 

2629、没有一定修为的人,只有金钱和权势,也无法感受到崇高的美学境界。

 

2630、在西方古代具有衔接和承续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哲学家、美学家普洛丁,他只知道艺术家心中的理式是来自最高的艺术中的纯粹理式,而不知道艺术家心中的理式是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向前人学习、对“原型”的摹仿、进行艺术创作等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他只知道艺术家心中的理式一定高于艺术的作品,虽然,事实上,确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存在,但他不知道也存在大量作品的产生会超越了艺术家心中的原来的理式,因为艺术家在创作时,有强烈的“突破”冲动,加上偶发灵感帮助和“意外的笔趣”(包括其它工具的意外发挥)。例如,中国的书法家在创作时,常有意外笔趣,其作品超越了创作主体心中原来的理式。尤其是在“顿悟书画派”的艺术作品中,书画家在大量的创作过程,是即兴、顿悟、充满激情地瞬间完成作品,还由于使用的创作工具是:孔雀毛笔、茅龙笔、椰棕笔、水瓜壳、大排笔、各类长锋毛笔等等工具,加上充分利用绉纸法、蘸墨法、多种颜色加笔法等等,和利用宣纸有化水的不确定性,这样,出现意外笔趣的概率非常高,常常打破了创作主体和旁观者的想象,创作的效果经常超越了作者原来的“理式”。虽然,人们可以这样地理解:先验在艺术家的心理,不在于眼和手,而是在于艺术。这话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从归根结蒂来看,如果艺术没有了创作过程,没有了作品,又从何谈起呢?总之,普洛丁只知“先验”,还不明白到“后验”。他用哲学的方式来推理艺术,而不是用美学的方式和创作实践来真切地感受艺术。

 

2631、按照中国人传统对德的多方面解释,那么,从广义上去认知人的品德、德行、德性,则从里到外,都包涵着人的真、善、美内涵,还包括才能和功德在里面。中国人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句话的德,主要强调真和善,才与德分开了。这可能是在用人时,较集中注重的两大方面。其实,一个“德”字,已囊括了!

 

2632、美感在来自“真”的那部分,这“真”主要是令人“真切感受”到的“真”。这种“真切感受”,可以在现实中,可以在灵魂内,也可以是抽离现实后在形成的“艺术品”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等等。理想的美感的真,应是从开始到结果全过程都真切地感受到纯净的美,没有任何假、丑、恶的渗杂,全部都是完美的。所以,这样的美,肯定也是善的。但在现实中是难以找到的。这样就有了一个让人们追求的目标。

 

2633、美,这么令人向往。正义的力量常借美的魅力来传播真理、推行慈善;邪恶的力量也运用各种审美标准来装扮着假、丑、恶。人们常真假难分。所以,正义的力量应揭露假、丑、恶,这是扩大真、善、美的有效办法。

 

2634、善,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在追求美的境界,又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在探索真理。另一方面,善经常被人们看到的是对疾病、痛苦、艰难、寒冷、黑暗、饥饿、灾害、迷乱等不幸的人群、或事件的救援中,在对假、丑、恶的现象里进行着积极地、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爱心真、善、美活动。这时,善用大爱的方式和内容,放射出人性的光辉,呈现出大美。善与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对应面,必然产生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而发展。它们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当主要的矛盾是这样一种具体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被对应面消除后,必然又产生新的主要矛盾,产生出新的一种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应存在和对应关系,人类社会就在这种除旧的对应存在和对应关系中,又产生新的对应存在和新的对应关系中前进。这种对应存在和对应关系是必然存在的,只是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在特定时空中有所不同。这种必然的存在,可以是自然地发生,也可以是人为地产生,但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形成,只要视作这种性质的存在,是必然的。而只探究其特定时空内、具体的、细致的、现实的存在,就充满着偶然性。而善的一方,它不单对外有恶的对应面,善一方内在也存在着不同的善之间的对应面。善既可以用爱的方式溶洽着内在,这时是“小爱”,有的善通过了对“小爱”的感悟,实现了类本质的觉醒,去溶洽、改造、转化外在的对应面,使假、恶、丑变成真、善、美。这样,主动性在善的一方,使假、恶、丑的对抗力、顽固性在削弱,让真、善、美的力量在扩大,这就是“大爱”。“大爱”可以填平与对立面的濠沟,化解仇恨和对抗,避免了暴力和血腥,将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将兽性归返人性,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等,所以,爱放射出美的光芒。

 

2635、对某一形势、或某事态、或某一单位、或某一个人,进行总体审美时,那怕只是粗略地进行审美,根本无须精细审美,连一般人都能预知到将会发生恶果了。这时,如果当局者能急流勇退,很大程度可躲过一场大劫难。可惜,往往是利令智昏,执迷不悟,灾难临头。这样的事情,人们已见到不少。所以,平时要多以审美的态度面对现实,修炼出这种敏感度,提高这方面的明智程度。

 

2636、整体与局部是相对而言的。在这个层面看是整体,在更大的层次上看,是局部。在这个层面上看是局部,在更小的层次上看,被视为整体。由此可知,否定局部能引起美感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也必然导致只有整体才能引起美感的观点无法自圆其说。如果将美理解为只存在于客观、客体的整体之中,而根本不存在主观感觉,那就更加错误了。最大的整体是宇宙,人类面对着无限大的宇宙,永远只能感受到局部、或部分的事物,如果只有感受到整体,才有美,或才有美感,则永远都没有美了。因为,任何事物在宇宙之中,最多只能属于部分、或属于局部。这本来是非常简单的逻辑,但很多哲学家、美学家、宗教教父都在美学问题上,犯了这逻辑错误。比如:大巴赛尔等,就不大明白这个道理。

 

2637、在欧洲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言论处于非常禁固的时期。但美学和艺术却存在一线的生机,得到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理念、思想、技法的继承,也为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样的生机的存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宗教要借助、利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美学、艺术来完善、发展、解释自己。在美学方面就产生了“教父美学”。很多哲学、美学、艺术的存在,只凭宗教领袖们的一念之间的决定,真是险过剃头。幸运的是,具有决定权的宗教领袖在很强烈的反对声中,认为有些哲学、美学、艺术对自己有好处,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得到了幸存。有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欧赛比尤斯主教认为:人类肉体就是人的乐器,灵魂应当歌唱。因为主教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戏剧和乐器得以继续存在。又如:宗教人士认为,对某个肖像表示敬畏,体现出对原型的崇拜。这样,宗教领袖们就利用雕塑家、画家们创作大量与宗教故事有关的作品,以扩大民众对神的敬畏、崇拜。类似以上例子不少,这样,美学和艺术就在这样的历史夹缝中得到了传承和巩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学和艺术自身具有丰富博大的内涵、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其实,人类不管处在历史上何种状态下,都不可缺失美学和艺术,尽管在历史现实如何强大的压迫下,只会变形存在,不可能灭绝。因为它们是人类的重要精神粮食,灵魂必须的养份。

 

2638、很多人认为,甚至不少思想家、理论家也这样认为:当人的感情支配理性时,人的情感就会降低到动物的情感,这是人的罪恶和堕落的根源。据我的观察所知,不完全是这样。事实上,具体人在具体的情景中,所产生的结果差别很大。例如:一个艺术家在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下,凭借多年的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到如本能,虽然这时的理智已基本上被激情所支配了,但不等于没有理智,这种状态下所产生的作品,常常是具有突破性的原创作品,充满灵动和气势,令人难以复制,反映出人类的伟大情感,并将人的感情升华,而不是降低到动物的情感。尤其是受过美学和艺术严格熏陶的人,极少会出现情感降低到其它动物的水平上。虽然人是充满动物性的,但人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其它动物难以比拟。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3 06:11 , Processed in 0.0792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